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 列表
《认识平均分》教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16 20:43:45 作者:吴天生 浏览量:1267

认识平均分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表内乘法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通过猴妈妈给猴宝宝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猴宝宝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首先,通过分6圆片代替桃,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接着是通过分更多桃和小棒,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本课设计了一个猴妈妈分桃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通过帮猴妈妈分桃给猴宝宝,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分桃的方法有好几种,为分几份和怎样分做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与提炼,总结出平均分的定义。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又设计了帮小猴分8个桃子、分12根小棒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平均分其中的按每份几个来分,结果分成几个这种分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按每份数来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同时,运用自主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本课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从而对平均分有深刻的理解,通过练习也发现孩子对平均分理解比较到位,掌握得挺好。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却忽视了小组合作,今后教学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课的流程不熟,心里一直记着自己的教师语言,自己的上课流程,对课堂学生的生成部分没有处理好,比如当出现学生说两种不公平的分法时,我本能想着这时候要提醒孩子们要分两类了(平均和不平均),所以没有给予这位同学评价和引导,其实不公平就是不平均分,不一定非要按我的流程出现分类两个字。以后备课一定要背熟练,每个环节和问句也要多预设学生的回答,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课堂的生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