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六周博文——贾俊
发布时间:2019/3/31 19:26:52 作者:贾俊 浏览量:1436
支点式学习——走在发展前的优秀教学课堂模式
——教研活动有感
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贾俊
上周听了区里两位优秀数学教师的展示课,印象深刻,随笔记下。
第一节是区学带王燕老师的《因数与倍数》,第二节是省特级教师黄德忠老师带来的《角的初步认识》。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王燕老师的《因数与倍数》,首先,王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单入手,与学生一同探究通过图形总结出算式,再由算式推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在此期间,王老师不断让学生说一说。在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2,6是因数,12是倍数时,王老师及时纠正和引导,并且在后面判断题的设置中,对此易错点进行了强化巩固,这体现了王老师课前丰富地预设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在判断题的设置中,思考是一层层台阶往上,在有小数的乘法算式中,和同学们进行了深究,最终总结出必须要是非零自然数。通过以上的探究和学习,王老师逐渐放手,在例2中,让学生自己探究36所有的因数,让学生充分思考,自己写出来,后交流中,思维碰撞,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都能够正确找出36的因数。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一个数,写出它的所有因数,因有了之前的经验,同学们速度很快。教师选了两位同学说了说想法后,让同学们观察板书,找一找因数的规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1.可以从小到大依次列举;2.用乘法和除法都可以。3.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在学生自主的探究中,说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王老师很好的进行了引导教学。不断地在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来分解,找出支点,进行支点式教学,真的是一节精彩的展示课。
你见过一节数学课,里面有语文知识,有英语知识,有地理知识,有科学知识吗?走进第二节黄特的课,你就会感受到一节数学课的精彩。黄特的《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正好与我在校教的年级相同,所以感慨万千,收获满满。在课前,与学生互相认识时,黄特充分拓展了孩子们的认识面,进行了诗词朗读,优秀书籍介绍。课上,首先黄特充分地利用好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图形,让学生回顾,当学生说出“三角形”时,黄特并没有直接引入这节课的课题,而是让学生摆了摆小棒,充分感受了三角形的构造,“如果拿走一根小棒,会变成什么呢?”这是才自然引出了“角”,板书课题时,看见很多同学好像对它都很熟悉,“那你们知道角的英文怎么说吗?”同学们不甘示弱,在尝试和探索引导中,“angle”,学生读了三遍。哇,一下,学生的兴趣高涨了,原来一节数学课可以这么好玩有趣。接着,黄特带领大家认识寻找了生活中的“角”,并且把它“请”到了黑板上,让学生跟着一起指了指它两条长长的边和一个尖尖的角,并且做了一个角的标记。在描角时,黄特提出了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两条直直的边。后通过练习,充分反复地进行了该知识点的巩固。接着,开始探索角的变化了,咦?它可以变大,可以变小。跟谁有关呢?在学生充分的动手体验中,探索出了真知:与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支点式学习数学课堂的探究。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支点教学就是将“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加以分解,找出一些关键的“支点”,组成一个概念框架,使这些支点起到引导学生发展的作用。其主要环节有1、找支点。2、进入情境。3、自主探索。4、合作学习。5、效果评价。通过两位优秀的老师,表现的淋漓尽致。
王老师和黄特在教学设计中对本次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刻的体现,这值得我学习。同时两位老师各有很多让我学习的优点。首先,第一节课王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开放式课堂,先是老师帮扶,然后是半扶,最后是放手。让学生一步步自己总结出本节课《因数与倍数》的知识重难点。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第二节黄特的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情节丰富多彩,这对二年级同学来说无非是最精彩最喜欢的课堂模式了!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思考,这也是低年段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孩子的一个能力。黄特做到了真正的备学生!
学习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我自己也能向两位优秀的教师看齐,一步一个脚印,多学习,多思考,上好每一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