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三周博文——耿晓璐
发布时间:2018/12/2 15:24:20 作者:耿晓璐 浏览量:1273
师徒结对——我的大幸运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耿晓璐
人生中有无数的小确幸,这些小确幸构成了大幸运。这个大幸运就是在学校和领导的关怀中能够参加到师徒结对活动里,在我步入教坛的第二年就能借助学校“师徒结对”这个平台,拜陈海宁老师为师!海宁老师的为人处事,经验心得,工作中那份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等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收获了很多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
在我短短一年半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上完一节课很简单,但要上好一节课却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评课机会查找不足,做一个有心人。陈老师给我评课时,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陈老师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在我的提问里,有一些表述不够清晰,指令性不够强的语句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陈老师耐心细致地教导我每一句提问应该怎么样表述得更清晰更明了,更能从学生本身出发去展开教学,甚至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语言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忘培养学生们多元个性。
而在听师父的课时要学什么?这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陈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人文情怀,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巧妙。她的课给人感觉从容不迫,特别容易理解!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们纪律性也很强,课堂里也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点就是陈老师这堂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要培养学生的主要能力是什么,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另一点就是她在实际讲解中是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问题和对学生发言的及时反馈,并且反馈得恰到好处。在这样同课异构的听课和评课过程中,让我真的受益匪浅。
这一次活动的研讨分享更是让我深深体会到我是师徒结对活动中莫大的受益者,我万分感谢学校和领导们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让我能向如此优秀的前辈老师学习,对于我这样一名年轻教师起来说,确确实实是极大的幸运和福气。古语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只有虚心地向师父和前辈们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从师素质,从学生本身出发,才能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要求的“和于心,雅于行,敢于创新”的人民教师。
二○一八年十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