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数学教研组第二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1/11/14 16:28:43 作者:贾俊 浏览量:2446

谷里庆兴路小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第二次活动记录

一、活动主题

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0月27日、11月10日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刘莉

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徐海心

参加人:庆小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时间:10月27日、11月10日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刘莉\e9a98ecb0ccaac7cc7fe9d1743e48f4.jpge9a98ecb0ccaac7cc7fe9d1743e48f4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刘莉\b19a8cb3fa6f19f8159b4676e837611.jpgb19a8cb3fa6f19f8159b4676e837611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徐海心\29c2bd2d9f4d78f2b9ba572eaf864b3.jpg29c2bd2d9f4d78f2b9ba572eaf864b3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徐海心\9fb474d5ab803c9aa924d0e4c1d9c25.jpg9fb474d5ab803c9aa924d0e4c1d9c25

四、过程性材料

)活动报道

为了响应我校教育教研的集结号角,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10月27日、11月10日,庆兴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是刘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小,在动手操作时候,刘老师用了“3个主问题”分别是“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  的个数吗?哪种方法算的更快?根据每次算的结果,你会编7的乘法口诀吗?”通过这3个主问题学生先独立自主探究,再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刘莉\20d4799ae533c34145a047a71b126a3.jpg20d4799ae533c34145a047a71b126a3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刘莉\6f2cb4ba96ae639310a396ed56fb818.jpg6f2cb4ba96ae639310a396ed56fb818

第二节课是由徐海心老师执教的《得数是6、7的加法》,这节课徐老师通过一副图,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幅图可以写出两种加法算式”为主问题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植树场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植树?”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现实情境里的加法计算问题。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徐海心\2777456001898eb5ef9f5fe25f2bd2f.jpg2777456001898eb5ef9f5fe25f2bd2f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徐海心\a2f1128c7fb290d8c0789064fd50310.jpga2f1128c7fb290d8c0789064fd50310

课后,全组的数学老师集中评课。评课时,先由刘老师和徐老师对执教的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讲解,再由老师们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积极探讨,说出自己发现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诚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轻松的氛围下,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刘莉\13bc5408c2d6b0c33f6812369cb0d44.jpg13bc5408c2d6b0c33f6812369cb0d44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 (5)\徐海心\cba00e9f097e8f685772d2d0a639d45.jpgcba00e9f097e8f685772d2d0a639d45

这次围绕“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教研活动,用主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7的乘法口诀》

一、导入

1、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动物王国玩玩,想去吗?动物王国里的喜羊羊高兴的开着飞机来接你们了。

喜羊羊的驾驶技术可不大熟练,你们看看,他第一次飞到了几?第二次呢?猜猜他下面会飞到几呢?

揭题:小朋友们能猜出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什么吗?

《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铺垫

(1)出示用7个△拼成的小船图。小朋友们真棒,喜羊羊决定带你们去摆小船,瞧,这只小船是用三角形摆成的,数一数,摆一只小船要用几个△?7个

(2)师:摆一只小船用7个三角形,就是1个7。(板书:1个7)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生:14个

师:2只小船为什么是14?说说你的想法。

生:2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是14)

(3)摆3只呢?4只呢?……摆7只呢?这怎么计算呢?请你们发挥智慧,先思考计算再完成探究活动。先不急,说说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探究:1.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的个数吗?

2.哪种方法算的更快?

3.根据每次算的结果,你会编7的乘法口诀吗?

出示完整的表格,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师:算需要几个三角形时,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指名汇报,完成乘法算式和口诀。(学生一边汇报一边贴口诀。)

(4)小朋友们真棒!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自己编的口诀。(5)完成想一想7×2=  7×1=  7×3=

学生说结果,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师:根据这一句口诀我们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那你能再选一道口诀说说相对应的乘法算式吗?(学生自己说)

追问:刚才你们说到的每一句口诀都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生:七七四十九不能,因为两个乘数相同,就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

(6)找口诀的规律

我们再悄悄地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从这些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 这么多同学有发现,1~7有7句乘法口诀,第2个字都是7,是7的乘法口诀。

② 还有什么发现?会观察才会学习。从上往看,得数依次多7。也可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二、背诵、记忆口诀

1.尝试记忆

现在利用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再轻轻地读一读这7句口诀,7句乘法口诀有7句,记上去稍微有一点难度,但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孩子能利用之前学的经验和今天的规律记住他们的。大家尝试背一背。(选一个学生背。)

2.自主探索

(1)谈话:在记忆的过程中,觉得哪几句特别容易记?

7的乘法口诀中有两句可以借助我们熟悉的《西游记》来帮助我们记忆。(老师讲故事: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呆上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看到妖怪他不管三七二十一 ,举起金箍棒就打下去。)相信大家借助这个故事,肯定一下就记住了。我们把这两句记一记。学生齐背这两句口诀。如果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我觉得那一定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2)那你觉得哪句口诀挺难记的?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记住呢?

谁来帮帮他?

(3)学生讲解,可以利用①画图、②连加、③前后口诀推算的方法。标上序号,排好队依次汇报。

(4)汇报:

①画图:学生讲解时如果没有说清楚,则追问:你怎么看图就知道四七是28的?师:教师红笔套着圈,圈出1个7、2个7、3个7、4个7。评价:哦,原来你是利用了画图法直观形象的特点,再加上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算出来的,很会巧妙运用各种方法!)

②连加:四七就表示4个7相加,7+7+7+7=28。

追问:你能具体地算一算,给大家听吗?

评价:把乘法转化成加法,把我们不会算的转化成我们会算的,转化真是个好办法!

③根据前一句推算:说清楚3个7+1个7=4个7,3个7是21,21+7=28

点评:他是根据前一句口诀来推算的,既然可以根据前一句来推算,那就可以根据后一句口诀来推算,某某同学就用的这种方法,请他给大家展示一下。

④根据后一句推算:说清楚5个7-1个7=4个7,5个7是35,35-7=28

评价:3个7+1个7是根据前一句口诀用乘加的方法来推算的,而5个7-1个7是根据后一句口诀用乘减来推算的,都用到了乘法的意义。

⑤还有其他的方法要补充吗?补充2个7+2个7或7个7-3个7,或7个4等。

评价:看来,不但前后两句口诀有联系,所有7的乘法口诀都有内在的联系呢。

爱动脑筋,爱思考,爱观察,刚才的规律在这里你会不会呢?

6个7比5个7多(   ),比7个7少(  

是谁和7个7比呢?

3.有了这些好办法,现在我把乘法口诀挡住,你们来背一遍给我听。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打电话,对口诀!当老师说出口诀的前半句的时候直接说后半句口诀。准备好了吗?

评价:小朋友们反应真快!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过渡语: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就要活学活用。看,懒羊羊被灰太狼劫走了,灰太狼说:“你们要闯关,我才能放了懒羊羊”敢接受挑战吗?

(1)快乐大转盘

(2)摘苹果。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汇报。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第一组都是4个7相加,可以用同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来解答,第二组都是5个7相加,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五七三十五)来解答,第三组都是6个7相加,可以用同一句口诀(六七四十二)来解答。虽然每组算式各不相同,结果也是一样的。

(3)看你会不会。1只瓢虫身上有7颗“星”你能编一道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4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星”?

(4)你们太厉害了,灰太狼决定放了懒羊羊,它要来南京看看这么厉害的你们,出差3周,它一共要出差多少天?

四、总结

谈话: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7的乘法口诀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有关7的乘法算式,还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与7有关的生活现象。

我掌握了。

我的新问题。

小朋友,你还想到哪些与“七”有关的数学问题?课后请你去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和“七”有关的数学问题,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好吗?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一、复习导入

看图填空。

指名回答,追问:还可以怎样填?

提问:为什么一幅图可以写出两种分成?

指出:对,我们既可以从左往右观察,也可以从右往左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希望大家积极动脑,能做到吗?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学习例5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瞧!一群小朋友也来参加植树活动了。

(1)出示例题情境图。

观察情景图,理解情景图所表示的意思。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2)提问: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3)根据口答板书:5+1=6(同意吗?齐读算式)提问: 5+1=6,这儿的5表示什么?1表示?6呢?

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人和1人合起来是6人)

那你是怎样算的呢?(5和1合成6,所以5+1=6)

(3)真聪明,计算加法时,我们可以想两个加数合成几,得数就等于几。

刚才我们看图列出了算式5+1=6,请小朋友再仔细看图想想,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1+5=6

师:你是怎样想的?(从右往左看)一幅图我们可以从左往右看,也可以从右往左看,就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人和5人合起来是6人)

这里的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1和5合成6)

(4)小朋友们真能干,看一幅图就写出了2道加法算式。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列第一道算式时我们是怎么想的?第二道呢?这两道算式都是求的什么?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想一想,根据5+1=6,我们就可以想到哪道算式?

(5)小结: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看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我们可以把5人和1人合起来是6人,算式是(5+1=6),也可以把1人和5人合起来也是6人。算式是(1+5=6)。你学会了吗?

(二)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看图来列式的。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6个圆片,我们一起来摆学具列算式。

(1)照老师的样子左边摆4个圆,右边摆2个圆,(学生照样子摆)

提问:要求一共有几个圆,怎么计算?(指名说算式,师板书:4+2=6 2+4=6)

齐读算式。提问:这里的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呢?(指名回答)

得数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和2合成6或2和4合成6)

(2) 还是用6个圆,你还能摆成怎样的两部分?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圆片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吗?(学生可能会摆成1个和5个或3个和3个)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指名说算式,最后把所有算式整理成:5+1=6 1+5=6 4+2=6 2+4=6 3+3=6 (竖排)

(3)提问:3+3只有一道算式,为什么呢?(因为把加号前的3和加号后的3交换位置,还是3+3)

(三)教学试一试。

1、谈话:学到这儿,小朋友们肯定都有点累了,听个故事轻松一下吧。有一个小朋友很懒惰,其他小朋友植树的时候他在偷懒,老师对他说“你早上种四棵树,下午种三棵树可以吗?”小朋友一听,直摇头,“不好,不好,早上种的太多了。”老师一听,连忙改口说:“好好好,中午种三棵,下午种四棵,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聪明吗?为什么?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 4+3=7)

提问:3和4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2、小结:其实不管先种四棵,还是先种三棵,他每天种树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都是7棵。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告诉小朋友,“你以后看到了3+4=7,就可以想到4+3也等于7。”

好,考考你们,看到2+4=6,就可以推想出——(4+2=6),看到6+1=7,就可以推想出——(1+6=7)

3、揭题。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学会了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学会了这么多算式。一起看,左边这些算式得数都是—6,右边这两道得数是7,想一想,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还有吗?把你想到的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指名汇报,板书。

小结:这些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谈话:在有趣的动物世界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请看大屏幕。

1、“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你知道它们该跳进哪个水池里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看53页,用铅笔将青蛙和要跳进的水池用线连一连,连好后,再互相说一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2)学生独立连线后集体交流。

提问:哪几只青蛙跳进了6的池塘?哪几只跳进了 7的池塘?(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3)小青蛙安全降落了,第一个池塘里的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算式,第二个池塘里的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算式,那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加法算式的得数也是6、7?先来说说得数是6的?(学生介绍)

2、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你们还想算吗?

这次我们要边算边思考,你能发现每组算式中的小秘密吗?(完成第4题)

引导发现:前面一个数不变,后面加的数多一,得数也会多一的规律。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运用规律更快速的计算了,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行不行?

(三)听课反思

《7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

数学教研课上,我听了刘老师的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听完之后我觉得刘老师的课堂紧扣我们学校教改的主问题导学教学主题。

一开始,刘老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数字由7递增到14再递增到21再递增到28。通过这种以7递增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验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后来,刘老师通过一个主问题:摆1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那摆3只、4只、5只、6只、7只各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通过探究这个主问题算出三角形的个数。有的学生通过7的乘法口诀解决,有的学生通过刚刚以7递增的方式解决,还有的学生是根据加法改写乘法算式。最后通过每次算的结果编写7的乘法口诀。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一方面通过主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另外一方面又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探究解决方法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在主问题的牵引下,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条不紊的去参与到课堂中去,通过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同时紧扣主问题探索7的乘法口诀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先后经历了明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

《得数是6、7的加法》听课反思

在本周的校内教研活动中,有幸学习了一年级的教学展示课:《得数是6、7的加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纵观徐老师的整节课,有许多细节值得吸收借鉴。

在刚开始进入新课时,徐老师通过“我们学习过的加法是用怎样的方法计算的?”作为引入

延伸出新课课程,这样的问题更是作为本课的核心‘主问题’贯穿整节课,其余的问题都是基于分与合的知识作为生长点去延伸探究。学生在全课的学习中,多次感受分与合的算法原理,充分参与,积极探究,形成了活泼向上的课堂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徐老师仍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图意,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学生不会感到突然。在情境的选择上,徐老师从植树的情境一步步过渡到自主动手摆圆片,再到根据图片列式解答,由扶到放,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

在学生列式后,徐老师会追问学生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检验加深学生对算式,对图意的理解。尤其在个别学困生有困难时,徐老师能够说得及时给以指导、纠正,盯住他们的已知,通过重复强调内化他们的新知。这让我反思在今后自己的教学中应注意多考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预想多种可能,做足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