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语文组第一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1/3/16 15:44:13 作者:李涵 浏览量:730

语文组第一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朗读指导---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3月2日,3月16日

活动地点: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高雪

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薛帆帆

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庞倩

参加人:庆小全体语文教师

研讨时间:3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

三、研讨记录

0750b3a634a4239c0e5d22648301383

9c616b9533c6dc4edc0789c8a680709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在料峭的春寒中,庆兴路小学语文组听课教研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以学校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开展教学研究,教研相长。

首先是高雪老师所执教的《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课堂上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受益匪浅。

4b5f2d19e10f0f33b38a884532d0a6f

薛帆帆老师的《守株待兔》由读入手,紧扣小古文学习的主旨,多种形式的朗读,更是赢得了在场老师的认可。

0101d2438c77cf4c1eaa487726de37a

庞倩老师的《中国美食》,让同学们都领略到了中华美食的魅力,主线清晰,环环相扣,梯度由浅到深。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为我们大家展现了一节轻松的课堂。

81b0ab61820c6ecb4575e606fd602b8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集体研讨,老师们汇聚一堂,畅所欲言,研讨氛围浓厚。针对三节课中的的有点,大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对课堂中的不足和困惑,老师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6fc6fae04c61d3e1fbd51b52a58af4a

通过这三节精彩的教研课,我们体会到了一节优质课是需要教者用心去准备的,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多思维的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的火花。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图画导人,激趣揭题

1.师讲述:森林里有一条弯弯的小路(黑板上画简笔画),小路的这头住着鼹鼠先生(出示词卡),跟鼹鼠先生打个招呼吧! (生读词卡,注意“鼹”读第三声,然后将词卡贴在黑板上)小路的那头住着松鼠太太(出示词卡),也跟松鼠太太打声招呼吧。(生读词卡,然后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2.春天到了(课件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看看这条小路,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3.哦,它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提醒:“鲜”是我们要会写的生字左边的“鱼"横变提,右边是个“羊”,“鱼羊鲜”,记牢它。

4.指名读,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厘清人物

1、小路上为什么会开满鲜花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吧。故事里除了有鼹鼠先生、松鼠太太,还有谁?

2、听清楚了吗?故事里还有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词卡)

(1)邮递黄狗。

读词语“邮递员”,你知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 (负责投递邮件的人员,出示邮递员图片)

(2)            长颈鹿大叔。

①“颈”是后鼻音,读准字音。

(3)            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

“猬”读第四声,但是在“刺猬”这个词语中,要念轻声。

“狐狸”的“狸”也要读轻声。

(4)原来有这么多好朋友呀,一起读

课件出示:

邮递员黄狗 鼴鼠先生 长颈鹿大叔 松太太 刺猬太狐狸太太 小松鼠 小刺猬 小狐狸

3.自读课文。

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接下下来我们要自己读课文了,听清楚读接求:首先给课文标好句子,难读的地方手自然段序号,然后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可以多读几遍。(反馈:课文共十二个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了解礼物是什么

1.精读第一至五自然段,感受鼹鼠的“不知道”。

(1)这一天,邮递员黄狗来了。(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关注 “喊”您”!”,声音响亮有礼貌。鼹鼠先生听见了,但是他有个问题? (是谁给我寄的包裹啊?)

(2)于是,鼹鼠先生仔细看了看包裹单(出示包裹单图片),他终于知道了。(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原本不知道,后来终于知道了,所以他说到一一个词出示词语“原来”。原字的由来,现在指最初的,原本的。

3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包裹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呀?老师好想知道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指名读)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4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花籽呀!(出示“花籽”,读好词语)

△你们看这就是“花籽”(出示图片),花籽是什么样的啊?“籽”通常都是指植物的种子,请你对照“籽”这个字,来说一说,这些种子是什么样的呀?

△既然“籽”是表示种子,那么西瓜的种子就叫——瓜籽、油菜花的种子就叫——菜籽

△这看似普通的花籽,松鼠太太却说它是“美好的礼物”(出示词卡,读词),这又是为什么呢?

5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

6交流问题1——收到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去年,鼹鼠先生收到的礼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呀?(一堆小颗粒)

请大家看看“堆”这个字,根据它的偏旁,你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呢!(土堆)

一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数量词,就是像土堆一样堆起来的东西就可以用“一堆”来形容,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用“一堆”来形容呢?(一堆垃圾,一堆树叶、一堆糖果、一堆煤块)

7.交流问题2——他收到礼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怎么会不见了呢?(指名读第5小节)

原来,在鼹鼠先生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所以当时鼹鼠先生觉得很——懊丧。

鼹鼠先生的心情怎么样?

像鼹鼠先生这样,伤心、难过、遗憾,就叫一出示词语“懊丧”指导朗读。

鼹鼠先生很懊丧,他不知道什么? (不知道小颗粒是花籽,不知道花籽漏在地上,不知道花籽春天会开花,不知道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所以,当春天到来时,他才会惊奇地说——(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表现出惊奇、意外。

(三)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南京市谷里庆兴路小学 陈颖

本周聆听的庞倩老师带来的识字教学《中国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篇识字内容,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各种各样的美食,在了解中华民族饮食特点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在导入部分,庞老师用一段《舌尖上的中国》视频进行导入,但是视频似乎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创设了开办中华美食馆的情境,请学生来报菜名,由此正式进入新课学习。从第一道凉拌菠菜开始,庞老师就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通过字理识字、偏旁识字、结合图片识字等多种形式展开,生字教学很扎实,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掌握得也很好,但是整堂课听下来感觉课堂整体结构稍显琐碎。因为庞老师选择的是一道菜一道菜地逐一展开,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没有体现一条线索贯穿课堂的感觉。而且感觉课堂上还是老师说得有点多,学生说得有点少。

这也给我一点提醒,虽然是识字内容,但是一堂课的线索还是得有。比如这节《中国美食》,我觉得可以在导入时就把创设的情境用起来,学习中结合音乐、视频把学生要开办美食馆的兴趣激发出来,让整体课堂节奏处于紧而不密的状态。之前王丽老师也指出我在上课时我说得多,学生说的少,有些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答出来,教师就要试着放手,让学生去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的声音更响亮,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听课反思

谷里庆兴路小学 陈霞君

本周我共听了我校两位语文老师的课,分别是薛帆帆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和庞倩老师执教的《中国美食》。这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小古文,而《中国美食》则是一篇识字课文。

薛老师的《守株待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多种形式的读,有指名读、去掉拼音读、老师范读等,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顺,并且理解了小古文的意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较好,实现了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耕者”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的感悟。个人认为这节课值得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是识字教学可以展示字源。例如,在教学“耒”和“耕”字的时候,可以出示“耒”的字源,这样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这是一种农具,这样学习起“耕”字时也较为容易一些。二是读书的顺序要注意是先老师范读,在学生读,这样能避免学生自读是的错误发音和停顿。

庞老师的《中国美食》一课的一大亮点是将文中的美食分为了素菜、荤菜、主食这三大类,教学思路清晰,同时也注意到了随文识字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当老师问到“凉拌菠菜”的是怎么制作的?学生基本就没能答出来,如果将问题换成“这道菜的烹饪方法是什么?”或者由老师直接提出“你还吃过哪些凉拌的菜呢?”学生说了几道菜之后便能顺其自然地说出它的制作方法是“凉拌”。二、没有让学生再说说除了书中以外的美食。既然是开办了中华美食馆,那么美食馆里的菜就课文中所提到的十一道菜吗?很明显不是。那么,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美食,促进学生对家乡美食和家乡的热爱,进而引发对中国美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