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三年级数学组第六次备课

发布时间:2020/11/9 10:49:03 作者:李涵 浏览量:719

三年级数学组次备课

一、活动时间2020119

活动地点三(4)班

三、活动安排表

活动主题:

主备人:

参与人员:

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吴天生

吴天生、金西子




四、研讨记录及各项材料:

b07d3fcdf2e9e8c08e6c65e6497c2b0

五、优秀教学设计片段:

二、自主探究

1. 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 理解题意。

(1)说一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哪个条件需要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2)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是什么意思吗?

3.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反馈: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像这样从条件想起,根据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自主解答。

(1)选择填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反馈、小结:不同的解答方法,求出的结果都符合题意,解答都是正确。

5. 过程回顾。

(1)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是从哪里开始的?

(2)总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读题,边读边想,分清条件和问题,理解每个条件、问题的含义。接着就可以从条件出发,做出安排和打算,然后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自主应用

1.第1题。

(1)看图说说有哪些条件,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个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读题,想想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3)小结:其实我们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

2.第2题。

(1)读题,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2)学生独立解答。

(3)反馈、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3.第3题。

(1)你能根据题意在图中做出标记吗?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芳芳和兵兵的位置、解决这个问题的?

(3)回顾:题目中画出的示意图也是条件的一部分,我们要仔细看图,读图,用图,边看边想,就能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4.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师:你是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

(3)质疑: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把题目提供的三个条件都一一用上了。如果缺少最后这个条件,还能求花地砖有多少块吗?

5.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猜猜:从第几个正方形起就画不下了?

de17fe1793ab6dc7514659762afbf1a f06757dce9c13e66ec9e975bee965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