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第四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0/11/25 19:00:34 作者:李涵 浏览量:732
数学组第四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数学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1月18日、11月25日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贾俊
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魏凯鑫
参加人:庆小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时间:11月18日、11月25日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为了响应我校教育教研的集结号角,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11月18日、11月25日,庆兴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的教研活动。
教学活动由学校贾俊老师和魏凯鑫老师进行课例展示。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示了四年级“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的课例和二年级:“可能性”的课例。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很不一样,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
第一节课是由四(1)班的贾俊老师执教,贾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观察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不同颜色的小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摸不同颜色的小球,学生体会到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可能性的观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课是魏凯鑫老师执教的,魏老师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数学活动中首先从不同的方位感知学校内的场景,再通过观察小猴,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各个面是不同的。注重让学生实际体验的过程。切实的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的各个面是什么,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后,全组的数学老师集中评课。评课时,先由贾老师和魏老师对执教的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讲解,再由老师们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积极探讨,说出自己发现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诚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轻松的氛围下,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精彩,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这次围绕“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一、自主质疑
1.各小组汇报五自学习单预习情况。
2.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3.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板书:游戏
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1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
看看结果会怎样?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可能”
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1个黄球
谈话: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有1个红球1个黄球。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会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呢?(分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负责,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摸,共摸10次,每次摸回后再放回口袋
(2)各人按照每次摸到的颜色,在课本上表格里写一写
(3)各小组做完之后互相说一说,摸到那个颜色的球次数比较多
2.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每组的摸球情况(用彩色圆片将各组摸出的结果出示再黑板上)
提问: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球是怎么样的呢?
观察:如果竖着观察每组摸的球,每一次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吗?一定是黄球吗?第几次会摸到红球、第几次会摸到黄球?摸球前会知道吗?
提问:如果再摸一次,结果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会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
小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结果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到(板书:可能)
3.引导“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各自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哪个球?你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指出: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不是这个红球,就是那个红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引导:(师在口袋里放两个黄球)如果口袋里只放了两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是红球)
回顾:回顾我们上面三次活动,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结:从三次摸球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比如口袋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1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比如口袋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1个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黄球)
4.出示例2,4张扑克牌打乱反扣在桌子上,任意摸出一张,可能是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指出:任意摸一张,每张牌都有可能摸到,有4种可能,所以在摸牌之前不能确定。
提问:如果把4张牌中的“红桃4”换成“黑桃4”摸出的牌是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追问:如果要让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和黑桃一样大,可以怎样放牌?
5.阅读“你知道吗?”
提问:如果让你在这样张数相同的两种牌中任意摸许多次,实际摸到的两种牌的次数一定会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
6.完成“练一练”
三、自主应用
1.(第1题)……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说说理由,再全班交流
2.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第3题出示)
看图回答: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为什么?
3.(第4题)扑克牌游戏。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交流,老师一一板书。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四、自主发展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
课题:观察物体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1、播放《画杨桃》的动画片,边看边想,为什么画出五角星的同学会被嘲笑呢?
教师小结: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样子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例题讲解,实践操作。
例一、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根据黑板,书包柜,空调等位置判断前后)
(3)师小结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刚刚看了老师拍的照片,现在,小明、小青、小玲、小梅四位也想当一回摄影师,你能分辨出他们拍的是哪一张照片吗?。(请学生抱臂坐正,听要求,看小猴)
(1)定位置;(请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学生分别示意,平视小猴,略微弯腰)
(2)仔细看;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猴子,把他的样子记下来;
(3)闭眼想;想一想看到的小猴样子
(4)选照片;
组内交流后班级汇报:你是几号?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了的小猴的什么?
(四个位置的同学都要充分交流)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猴的一面,想不想在其他位置也观察小猴?
第一轮位置交换,一号到二号,二号到三号,三号到四号,四号换到一号
(按照四个步骤进行操作活动)
汇报交流,不看照片,你现在还能说一说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小猴又是什么样子吗?(重点交流区分左右的特征)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大脑里想的)真棒,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方法——想像(板书:想像)
第二轮位置交换,你现在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小猴又是什么样子吗?你能看着对面同学的照片,说一说你对面的同学,他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他坐在小猴的哪一面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看到了左耳,肯定在左边。你可真厉害,他刚刚说“看到了左耳,肯定在左边。”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推理。
第三轮位置交换,你现在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小猴又是什么样子呢?你能不看照片,猜一猜你对面和左右同学看到的是什么吗?
小青、小明、小玲和小梅也和我们一样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小猴,下面这些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在书上用线连一连(自主连线,指名交流)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猴的观察,有没有什么观察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三、巩固练习,深化思考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校里停了一辆汽车,小明、小梅、小玲凑上去观察,你知道右边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请用直线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
“想想做做”第3题;
如果我们把小猴换成一架飞机模型,你还能指一指、说一说你是几号,你看到的是哪副图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教研反思
教学反思1
谷里庆兴路小学 贾俊
周三我执教了一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结合教学及学生的情况,作以下感悟: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节课看起来是很简单的,简单在学生生活体验很充足,知道基础的可能性的概念和意义。所以我在导入环节直接设置了球在袋子中的情境,让学生先利用生活经验来充分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新授例1环节除了开展摸球活动,探索“可能性”的意义,我还设置了一个装球的环节。改变球中的数量,进行自由的摆放组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将可能性更深层次的挖掘。
例2摸扑克牌的环节,我将两组学生的扑克牌的同花色设置为有国王和女王的出现。让学生发现不仅可以根据花色不同的标准来翻牌统计可能性,还可以根据是否摸到图案?能否摸到国王(女王)等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探索了可能性有大有小,在练习环节我设置可能性相同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公平”。从生活导入,导出到生活。学生本节课体验感很高,学生学习探索氛围浓厚。
当然,教学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摸球、装球、摸牌环节时间的分配还没有做到更规范和合理,学生分工不明确,导致时间过长,日后积极改善。
教师的智慧太重要了,你的思维、逻辑、设计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当前这个注重学生思维锻炼与完整表达的新型课堂学习大背景下,一定要努力挤出时间,认认真真的思考,成为更优秀地人民教师。
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以及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本节课我采用四次观察活动,层层递进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观察物体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自己的位置,以及运用想像、推理的方法判断他人所在的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进行改进。第一,活动时间太长,导致课堂内容无法全部完成,在后续教学中尝试通过规定活动时间,先讲清规则再活动等方式进行改善;第二,生生互动不够,部分同学无法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后续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对比答案,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加以改善;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仍需提高评价意识,多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看,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具有层次性,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合理重组。从教学效果看,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仍需改进,但我相信经过本次教研,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导,对我今后的教学必定有长足的帮助。
听课反思
上周三和这周三分别听了贾主任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以及魏老师的《观察物体》神佑感触,下面来谈一谈我的体会和感受。
贾主任执教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是四年级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贾老师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感知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分为一定、有可能、不可能三种不同程度的概率。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一定和不可能这两种,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掌握有可能这个事件的发生。贾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知新知识可能性,而且中间活接加入了让学生自己去改变条件从而改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同时也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魏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二年级的内容,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活动课对于低年段老师还是不太容易去把握教学时间的。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魏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思路都很好也很明晰,因为活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讲完。魏老师转换三次座位把四个角度小猴的样子都观察了一遍。每次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看到小猴的重点部位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教学重点。第一次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小猴的样子及选出的图片说出关键部位,第二次转换位置让学生不看自己选的照片直接说出看到的关键部位,第三次转换位置让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的还要说出对面同学看到的小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最后一次让学生说出四个方位看到的小猴的样子分别是怎么样的。教学环节也是环环相扣,从学生的直观感知从而到想象推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两位老师都注重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利用活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在今后的课堂中也是我不断要借鉴和学习的。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组第六次备课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