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庆兴路小学2019-2020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0/6/19 21:42:23 作者:薛帆帆 浏览量:934

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活动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薛帆帆

一、活动主题

快乐童话  快乐朗读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6月16日

活动地点:二(1)班和一(3)班

授课人:孙娟   庞倩

参加人:全体语文老师

研讨时间:6月16日下午1:30

三、研讨记录

C:\Users\12345678\Desktop\2020年第二次教研活动\微信图片_20200618190357.jpg微信图片_20200618190357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6月16日庆兴路小学语文教研组迎来了第次集体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上午第一节、第二节课全体语文老师分别到(1)班听孙娟老师的《大象的耳朵》和一(3)班听庞倩老师的《荷叶圆圆》。接着下午1点半到少先队室进行研讨。

研讨的主题为:快乐童话 快乐朗读——低年级朗读教学探索。孙娟老师从扇子导入,引导学生理解生字“扇”的音形义,继而引出大象的耳朵。这一导入方式新颖、特别,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同时孙娟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集中出示问句。在教学问句时,抓住“咦”这个关键的疑问词,并活学活用的造句,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庞倩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动态的荷塘月色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进入荷叶圆圆的情境之中,学生积极性高,整个课堂十分活泼。板书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将卡片分别贴在插图的不同位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有效并且高效地帮助了学生抓住关键词朗读并降低课文背诵的难度两位老师在朗读之外,更是重视写字的指导利用边读儿歌边做动作的方式舒缓课堂节奏,通过讲解重点字的结构和笔画,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学生临写后投影展示点评。

在下午的研讨环节中,听课老师们畅所欲言,对这两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这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谈论教学中的困惑,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为全体老师提供一个不断成长、提升自我的平台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教学,受益于学生。今天的教研活动如夏日的微风,流进每个人的心田,大家的心灵在一起进行了教育思想的碰撞,令人回味无穷。

(二)活动图片

微信图片_20200618191813微信图片_20200618191825

(三)教案(庞倩)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精神状态真好,老师奖励你们跟老师一起走进这个荷塘,一起参观一下这儿的美丽景色。

2.视频是有什么啊?(荷叶)小眼睛观察的真仔细,荷叶是怎样的呀?(荷叶是圆圆的)嗯,你观察到了荷叶的形状。(荷叶是绿绿的)真会发现,你观察到了荷叶的颜色。(荷叶美美的)真好,荷叶已经长在你的心里了呢。画荷叶

3.是呀,荷叶真是好看,有一个作者也忍不住写了一句来赞美荷叶。(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4.看,这么漂亮的荷叶,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交好朋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学习的课文——《荷叶圆圆》板贴

二、自读

1.刚才看视频的时候,老师看见有些小朋友的嘴巴都合不拢了,看来你们是真的很喜欢荷叶,这么美丽的荷叶,除了你们,肯定还会有很多小伙伴喜欢,还会有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先听老师读一遍。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还有谁也喜欢荷叶,用横线画出来;读完请把书放下坐端正。小朋友们,快快开始吧。

三、字词认读

老师看你们一个个腰都挺直了,看来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课文中还有谁喜欢荷叶呢?(说完整:谁喜欢荷叶)

1.嗯,小水珠开心地滚到了荷叶上画水珠,板贴,给我们带来了第一行词串,谁来读读?

2. 声音可真响亮,还有谁也喜欢荷叶呢?恩,小蜻蜓扇动着翅膀飞到荷叶上2板贴,跟在它后面的是第二行词串“蜻蜓、停机坪、立”,有喜欢小蜻蜓的同学来拼读这一行词串吗?

3. 小朋友们,你还找到了谁喜欢荷叶呢?原来小青蛙也喜欢荷叶2板贴,它欢快地蹦到荷叶上,呱呱一声叫,就把第三行词串给招呼出来了“青蛙、歌台、唱”。

4.同学们,喜欢荷叶的还有谁?看,小鱼儿摇头摆尾游了过来2板贴,还把第四行词串给我们送来了“鱼儿、凉伞、游”小老师在哪里?

四、精读

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小青蛙的好朋友都邀请到了课堂上,一起再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你最喜欢谁啊?

A、我最喜欢小水珠

1.你能说说小水珠对荷叶说了什么吗?(荷叶是我的摇篮)

2.你们见过摇篮吗?瞧,这个就是摇篮,齐读。

3.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来摇去,真是太舒服了。那为什么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呢?

荷叶随风摇动,小水珠荡来荡去,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多舒服啊!(教学“躺”,身字旁)你们学着小水珠的样子,把自己的椅背当做摇篮,躺一躺,做做动作。我来采访一下小水珠,你躺在荷叶上有什么感觉啊?(舒服。)你躺在上面,一阵微风吹来,什么感觉?(凉爽)。心情怎样?开心,快乐。

4.瞧,这小水珠真是调皮,它躺在荷叶上还在干什么?(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眼睛睁大,就像有三个太阳发出的光一样明亮,就叫亮晶晶。

5.除了眼睛,你知道什么也是亮晶晶的?

6.谁来让这可爱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读一读?

7.认真的小朋友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谁再来当当开心的小水珠?加上动作再读一读。

B、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见了一小蜻蜓在天空中飞。

1.于是采访小蜻蜓:“你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干什么呢?”哪一个小蜻蜓来回答小水珠的问题啊?(我在天空中捉蚊虫呢)“真辛苦,那你要是飞累了怎么办呢?”

2.要是累了就停在荷叶上休息一会儿。哦,怪不得小蜻蜓会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瞧,这就是停机坪。(齐读)

4.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做停机坪呢?(蜻蜓展翅就像飞机,飞累了就会停在荷叶上休息)

5.那它是怎样休息的呢?(立,展开)学学动作

6.小蜻蜓停在大荷叶上休息,多自在,多舒服啊。谁来读?加上动作?

C、小蜻蜓正在休息,忽然听到了一阵优美的歌声传来。你们猜是谁在放声歌唱?(小青蛙)

2.谁来读读小青蛙放声歌唱的句子?它是怎么唱歌的?(呱呱)加上动作读一读。(蹲)

3.小青蛙在哪里放声歌唱?(荷叶上)怪不得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4.这个就是歌台,唱歌的地方。那跳舞的地方叫:舞台。老师讲课的地方叫:讲台。走模特步的地方叫:T台。

5.小青蛙真开心,有荷叶这么大的歌台,还有那么多听众,真自豪啊。谁来开心的、自豪地读一读?加上动作读?

D、

1.小青蛙在唱着歌,也吸引来了一群鱼儿来荷叶下玩耍,他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凉伞)

2.天气这么热,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凉伞遮阳,鱼儿开心极了,他们笑嘻嘻地在荷叶下干什么?(游来游去,捧起)水花美吗?所以课文说(很美很美)。那水花多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朵朵),我把一朵朵改为一朵好不好?不好,一朵朵能看出来小鱼很多,水花很多,游得很欢。

3.他们还会在凉伞下干什么呢?(捉迷藏,吹泡泡……)

4.真开心呐,谁来读读?加上动作?分男女生读。

四、总结:

1.多美的荷叶,多可爱的小伙伴啊!再去课文中读一读,感受一下,可以加上动作哦。

2.这么美的荷叶,还会有哪些小伙伴来呢?会说什么?做什么?

3.小朋友们说的真有意思,荷塘里虽然不能全部画出来,但是你们用心灵的慧眼看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而这些都是因为荷塘里有许许多多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夸一夸荷叶: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希望你们能记住这篇课文,荷叶圆圆。

“机”是本节课的一个生字,你能从偏旁和结构这两方面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字吗?想要写好这个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呀?是的,机是左右结构,左右相互谦让,两边都要写的窄窄的,木的一笔捺还变成了一笔点。

(四)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孙娟

   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全文围绕“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引发了小兔子、小羊等动物的议论,导致大家对耳朵的质疑。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改变自己。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的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及人物对话,读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家大耳朵和他们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并抓住课文中第八自然段中“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读出大象不安的语气,还有这是大象自言自语说的

   通过大家的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的心里疑问逐渐让孩子明白大最后一句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明白故事的情节,一步步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需要改进,应该向更多的学生进行提问,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将课堂的实效性发挥的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庞倩

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课文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喜欢荷叶的故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其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妙。

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孩子“参观”荷塘,引导孩子观察视频中出现最多的荷叶,从形状、颜色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引出课文第一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同学们喜欢荷叶,还有其他小伙伴也喜欢美丽的荷叶,顺其自然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表演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组织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读演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小伙伴在荷叶上或荷叶下活动时的准确动作,对完成本课背诵课文的目标有帮助。另外,我利用图画和磁贴在黑板上展示,提取短文关键信息,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说到动作的词语时,不仅让学生表演,我也充分使用肢体语言增强他们的理解、加深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动静结合,在玩中学。

但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流程有点杂乱。新授环节最初进行了集中识字,但学生对生字不熟悉,认读花费了不少时间。之后又进行随文识字,详细地帮助孩子正音,但没有太多地关注字形的教学,学生对二类字的字形可能印象很浅。可以在随文识字之后进行巩固反馈时再集中出示词条考察孩子的掌握情况,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过多时间,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朗读指导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可以采用男女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或师生互读等多种方式。评价语也应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来改变。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在备课时应抓好重难点,繁杂低效的教学环节应舍去,争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孩子们共同学习。

(五)听课反思

《大象的耳朵》听课反思

李涵

周二上午我们学校开展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第一节课听了孙老师执教的《大象耳朵》,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象刚开始听了其他动物的话,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办法也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没想到竖起来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本篇课文孙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孙老师新奇的导入,出示四幅不同材质的扇子图,引导学生理解“扇”字,两个不同的读音,在语境中体现出来,孩子们很快理解第一声用于表示动作,第四声表示事物。孙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改变想法的过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意思,从而明白坚持做自己的道理。

二○二〇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