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数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14 14:00:17 作者:贾俊 浏览量:830

一、活动主题

认识11-20各数(数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1月13日

活动地点:一(5)班    授课教师:李亚鹏

          一(2)班    授课教师:韩莎莎

参加人:全体数学老师

研讨时间:11月13日上午9:40

三、研讨记录

image.pngimage.png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我校于2019年11月13日如期开展了第三次数学教研组活动。此次活动是由李亚鹏老师和韩莎莎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认识11-20各数》。

第一节课李亚鹏老师首先引导同学们复习已学的10以内的数,通过数数唤醒起对数字的认识。在教学时,李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的也十分准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的衔接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节课是由韩莎莎老师通过“抓小棒”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摆小棒的环节,韩老师十分注重孩子对知识点的提炼和完整的表述一句话的能力,课堂秩序井然。最后环节,李老师将数学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两节课后,数学教研组成员集聚二楼少先队室,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听课老师针对两节课,分别提出了值得学习的地方及建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气氛活跃。我们年轻老师们相互学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观察课堂,反思课堂,共同探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收获满满!


(二)活动图片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三)听课反思

《认识11-20各数》听课反思

贾俊

   11月13日,我校数学教研组活动正常展开,本次由韩莎莎老师、李亚鹏老师同课异构一年级《认识11-20各数》,由于本节课我也上过教研课,所以一点感悟,记录如下:

  两位老师的导入部分都很自然,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设疑让学生提起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接着在新授环节,我认为让学生通过小棒充分的感受“十根捆成一捆”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这是过渡到后期“计数单位”认识的基础。这个环节韩莎莎老师教授的很不错,李老师还有多欠缺。在后期授课教学中,因学生对数字有明显的基础,有出现超出教师预设的环节,教师顺着学生思想,有被带偏的趋势。练习环节两位老师都处理的很好,运用小技巧,让学生不遗漏。

   通过本节课我有几点感想:

1. 课前充分的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很有必要,只有吃透了出版人的意图,才能高效有重点的上好一节数学课。

2. 充分备学生,因社会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学生多少会提前涉及到书本知识,要与时俱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3. 合理和正确的利用板书,教学重难点和重点例题概念要固定。尽量减少写写擦擦的现象。



《认识11-20各数》听课反思

王惠

今天上午听了两节《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听课和教研,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下面谈一谈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收获和反思。
    李老师数数引入,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出今天学习的新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教师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极探索和思考,体会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再跟几根合在一起更能直观的看出来是多少根,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得到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的深刻。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次清楚。但教师在板书时要和小棒图对应起来,才能起到直观的效果。

韩老师通过找身边的例子(女生有几人,男生有几人),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学过的数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受“10个一是1个十”,接下来教授十几,让学生分组进行,最后集体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这节课应侧重对于十几各数概念的认知,对于数的组成在脑海中要能形成概念,不需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达。学生在捆小棒的时候比较生疏,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指导。

两节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希望后面有更多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