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11 16:02:31 作者:王惠 浏览量:808
本周三,谷里庆兴路小学数学组迎来了第二次教研活动。上午第一节听了金西子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接着第二节课在科学教室举行了研讨活动。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这一节课如何有序的展开和组织好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和有条理的表达,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观察物体》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观察物体,说出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前后左右方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金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课前在每一张桌上准备了一只小猴,每一个座位进行了编号,课后习题需要的飞机模型等教具都准备的很充分,方便学生学习和观察。
教师用心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课开始,教师播放杨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看画出的杨桃的样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全身心的投入,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站在小猴的不同角度去认真观察,说出小猴的特征,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让学生多说、多看、多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和牢固的。
本节课重点突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金老师让学生有序的变化座位,说说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强调了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而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
在研讨中,本课有一些细节还需斟酌。1.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表述,比如:我在小猴的( )面,我看到了小猴的( )。在每次学生转完以后,观察小猴的特征,将看到的特征系统的表述出来,学生的观察理解与表达要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2.教师的板书比较简单,还可以再直观和丰富一些。3.练习部分图片和问题的呈现如何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还要进一步改进。
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收获很多,相信以后的活动会越来越丰富。
上一篇:二、三年级组数学第四次备课
下一篇: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