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谷里庆兴路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7 18:12:04 作者:薛帆帆 浏览量:1041

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

对部编教材中寓言故事教学的探索(同课异构)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15

活动地点:二(3)班和二(4)班

授课人:薛帆帆  李涵

参加人:全体语文老师

研讨时间:115日下午3:30

三、研讨记录

微信图片_20191107161210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115日庆兴路小学语文教研组迎来了第三次集体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上午第一节、第二节课全体语文老师分别到二(四)班听李涵老师和二(三)班听薛帆帆老师的《狐假虎威》。接着下午3点半到少先队室进行研讨。

研讨的主题为:对部编教材中寓言故事教学的探索(同课异构)。《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李老师和薛老师在导入环节,都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且通过出示象形字,强调的含义。两位老师都做到了层次分明,朗读指导到位,薛老师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摇,让学生想一想每个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进而来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李老师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情绪高涨、踊跃。渐渐地,学生读出了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信以为真。两位老师都利用了角色定位,现场表演的方式。对于78两段,两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表演中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通过动作表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对角色的各种动作、表情更加了解,做到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两节课上的都很精彩,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下午的研讨环节中,听课老师们畅所欲言,对这两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此次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很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二)活动图片

过程图片

(三)教案

教学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课时

2

   

狐假虎威

执教教师

李涵

教学内容

读书识字

复备教师

李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难点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角色转换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二次复备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出示:狐狸和老虎。(实物卡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狐狸和老虎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3、齐读课题。理解。(出示的象形字)

4、揭示课题。那现在你知道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了吗?再齐读一遍课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课文的原话来解释狐假虎威。(从文中找出,并用横线画出)

1、生自由读。出示读书要求。

2、生回答。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我们的狐狸是如何借用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生读。

(2)我们的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出示磁贴窜过。找生读;理解,出示甲骨文。(古代的上面像一个洞穴,下面是个老鼠,老鼠受到惊吓找地洞,所以有逃跑之意)可见,我们的狐狸此时心情如何?看到狐狸逃跑,我们老虎是如何反应的,用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来概括。表现出老虎的凶猛,反应快。

(3)猜一猜,此时的狐狸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4)男生齐读。

2、学习第二三段

此时我们的狐狸被老虎按压在地下,他有没有露出一副害怕的样子?那他是如何面对老虎的?

(1)指生读。

(2)面对老虎,我们狐狸没有害怕,反而是,出示磁贴骨碌碌。找生读。找生做一做这个动作。可见,此时的狐狸已经想出了办法,于是他,出示磁贴扯着嗓子。学着这个样子来读一读。

(3)找生读。

你让老师感觉到了你的心虚;声音有点小,我们的老虎可不怕……

(4)面对狐狸的质问,我们的老虎是如何反应的?出示磁贴一愣,找生读,谁来做做这个动作。我们的老虎呆住了,有点吃惊,疑惑。

(5)找生读第三段。

3、学习第四五段

(1)面对老虎的反问?我们的狐狸是如何回答的?找生读。(老师有点没感觉到你是百兽首领;老师听出了你这只狐狸的厉害)齐读。

(2)出示磁贴违抗。找生读,男生读,女生读。

(3)哪位同学能够带着动作读第四段。

(4)女生齐读。

(5)听见狐狸这样说,我们的老虎——(生回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那两个字能够看出老虎开始动摇,有点相信狐狸的话。

4、学习第六七八九段

(1)我们的狐狸——(生齐读第六段),这个时候能够看出我们的狐狸还害怕老虎吗?甚至还有点得意。

(2)指生带着动作读。(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得意)

(3)用“—”~~~分别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同桌互相演一演。

(4)找两位同学,一位演,一位读。

(5)出示磁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找生读,齐读、小组读。

(6)找三位同学,一位读,一位演狐狸,一位演老虎。

(7)通过表演可以看出,此时我们的老虎开始有点不安起来,狐狸却是傲慢起来。

(8)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反应?找生答。出示磁贴大摇大摆纳闷撒腿就跑

(9)从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我们的老虎还是很厉害的?

(10)师生配合读。

(11)看见百兽都吓跑了,这时我们的老虎——(生回答:信以为真)。彻底相信狐狸的话。其实——(生读)。原来——(生读)。

5、总结

(1)我们的老虎对待狐狸的态度发生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分别对狐狸,老虎说些什么?你知道什么?

(3)词语大闯关。

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指导写字

1、请同学们上台演一演这则小故事。

2、学生进行评价。

3、老虎和狐狸看见小动物们都逃走了,它俩分别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1、书写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一愣

蒙住,松开

半信半疑

信以为真






教学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课时

1

   

狐假虎威

主备教师

薛帆帆

教学内容

读书识字

执教教师

薛帆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难点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角色转换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出示:狐狸和老虎。(实物卡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狐狸和老虎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3、齐读课题。理解。(出示的象形字)

4、揭示课题。找出文中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句子。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中狐狸对老虎一共说了几次话?把狐狸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生自由朗读并回答。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我们的狐狸是如何借用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学习第一次对话(1-3小节)

(1)指生读。

(2)我们的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出示磁贴窜过。找生读;理解,出示甲骨文。(古代的上面像一个洞穴,下面是个老鼠,老鼠受到惊吓找地洞,所以有逃跑之意)可见,狐狸此时心情如何?看到狐狸逃跑,老虎是如何反应的,用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来概括。表现出老虎的凶猛,反应快。

(3)猜一猜,此时的狐狸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4)男生齐读。

2、学习第二三段

此时我们的狐狸被老虎按压在地下,他有没有露出一副害怕的样子?那他是如何面对老虎的?

(6)指生读。

(7)面对老虎,狐狸没有害怕,反而是,出示磁贴骨碌碌。找生读。找生做一做这个动作。可见,此时的狐狸已经想出了办法,于是他,出示磁贴扯着嗓子。学着这个样子来读一读。

(8)找生读。

(9)面对狐狸的质问,老虎是如何反应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3、学习第二次对话(4、5小节)

(1)面对老虎的反问?狐狸是如何回答的?找生读。

(2)听见狐狸这样说,老虎——(生回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那两个字能够看出老虎开始动摇,有点相信狐狸的话。

4、学习第三次说话(六七八九段)

(1)这个时候能够看出我们的狐狸还害怕老虎吗?甚至还有点得意。

(2)指生带着动作读。

(3)用“—”~~~分别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并同桌互相演一演。

(4)找两位同学,一位演,一位读。

(5)出示磁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找生读,齐读、小组读。

(6)找三位同学,一位读,一位演狐狸,一位演老虎。

(7)通过表演可以看出,此时我们的老虎开始有点不安起来,狐狸却是傲慢起来。

(8)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反应?找生答。出示磁贴大摇大摆纳闷撒腿就跑

(9)从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我们的老虎还是很厉害的?

(10)师生配合读。

(11)看见百兽都吓跑了,这时我们的老虎——(生回答:信以为真)。彻底相信狐狸的话。其实——(生读)。原来——(生读)。

5、总结

(1)我们的老虎对待狐狸的态度发生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分别对狐狸,老虎说些什么?你知道什么?

(3)词语大闯关。

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指导写字

1、请同学们上台演一演这则小故事。

2、学生进行评价。

1、书写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活灵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四)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薛帆帆


经研讨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 1. ppt制作不好,狐狸和老虎的每一次说话要完整地呈现在一张ppt上。

  2. 2. 课堂语言没有儿童化,比较严肃,缺乏激情。

  3. 3. 问题比较琐碎,要紧扣狐狸的三次说话。目标不够明确。

    4.书中的几个插图要用上去。ppt的图片插入要和课文内容一致。

  4. 5. 故事角色表演完,要让孩子们评价,教师要总结。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李涵

今天我执教的是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得知自己要上这篇课文时,我就开始思考:怎样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孩子知道狐狸是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通读课文,文中的狐狸说了三句话,老虎说了一句。如果仅从这四句话来分析,我觉得孩子不能从中完全体会到狐狸是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所以,我就从课文的第一段开始分析,通过一段段的讲解来带孩子理解课文。

授课结束的时候,当时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课上跨掉了,太赶。授课时,比如说到这个字的时候,我快速的出示了它的甲骨文,对它进行分析,然后立马引出它有借着凭借之意,事后想想,我应该让孩子看着图片充分想象,加深他们对字的理解;问题设计的有点难,如:我让孩子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画出表示狐狸和老虎神态、动作的词,问题一出,立马就有孩子问我:老师,什么是神态?我忽略了孩子的学情,他们才是二年级的孩子,神态对他们来说超纲了。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孩子的朗读,让孩子们带着动作去读,但是我忽略了评价,评价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听过老师的评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下次改进。最后,我让孩子以表演的形式来还原这篇课文,忘记表演前应对学生提出要求,结束后找学生再对他们进行点评,比如:某某同学把狐狸大摇大摆的样子做得非常好。上完课,我就立即去找尹校和陈主任进行研讨,我受益匪浅。这堂课孩子一直是被我牵着走,我成了主导,孩子的自主性太少,这不是现在课堂所提倡的。PPT里面的内容太多,太碎,很容易让学生看花,要精简内容,不需要把问题,答案放在PPT里。这篇课文,其实可以这样设计:让孩子自己找出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相关内容,有的孩子找到语言,有的找到动作,有的找到表情等等,虽然机动性比较大,但是整个课堂以孩子们为主,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习惯成就未来,课堂上孩子们读书的一些小习惯需要改进,只有从点滴抓起,才能打下坚定的基石。在今后的课堂中,行为习惯不能丢,要一直抓在手中。

一节课上下来,自己豁然很多,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往后我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听课反思

狐假虎威听课反思

周娟

11月15日,我聆听了李涵老师和薛帆帆老师执教的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两位老师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板书工整美观,语文素养很高。同时他们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通过读准关键词理解关键词来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图片导入,引出新课

李涵老师利用的实物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的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谈谈它们之间的不同秉性,从而揭示了课题。在引导学生认识字时,薛老师通过出示的古文字,让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字意,从而理解课题的含义。形象的图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简,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重点段落时,两位老师都能抓住了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抓住感受狐狸看见老虎的害怕,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摇,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了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信以为真。

三、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表演——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文的7、8段是重点段,其中四字词语较多,两位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先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通过表演展现出来。戴上精美头饰的孩子立马就进入了角色,表演的生动形象,还原了课本内容。

在听课过程中,我觉得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配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理解神气活现一词时,孩子表演不出神气活现的动作,都是做的摇头摆尾的动作,这时老师可以利用课文的配图,观察狐狸的表情,走路时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就是神气活现。这样学生更能体会神气活现词语的含义。

课堂上如果老师的评价语再丰富些,评价方式多样些,就更好了。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表演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老师评,自己评,同伴评相结合,学生就更能理解课文,读懂对话,表演的更生动有趣。

狐假虎威听课反思

庞倩

115日上午第一二节课,李涵老师和薛帆帆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21课的《狐假虎威》,她们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进行了教学设计,听完这两节课后我感受颇多。

两位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较强,自身基本功扎实,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到位,尤其是板书字迹工整且美观,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李涵老师在导入部分将狐狸和老虎的图贴在黑板上,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紧接着问大家印象中这两种动物是怎样的?接着引出课题《狐假虎威》,并重点释义了。值得借鉴的是两位老师都追本溯源出示了的甲骨文,让学生能够自己观察并通过想象来解释字的意思,在画面和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更好地加深了理解。四个字的含义都分别了解之后,她们尝试让孩子用文中的话来解释这个成语就水到渠成了,大家又快又准地给出了答案。

在新授环节,李老师和薛老师抓住了描述主人公的一系列神态、动作的关键词,要求学生读准确后再加上动作和表情有感情地读,课堂充满了趣味性的同时效率也得以提升。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梳理故事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能让孩子们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并加以指导。比如点名读、分组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更投入到课文中去还原故事。最后薛老师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将课文演了一遍。演之前薛老师提醒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加上自己的话,演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理解课文后很容易就能做到适当地添加符合情境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可见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位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重难点解决了。

在听完李涵老师和薛帆帆老师的课后大家进行了研讨,她们有很多优点,但从中我们也发现所有人都需要注意的点是,课堂要以孩子们为主,教师不能成为主导牵着她们走。另外,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趣味性不能缺少,课堂氛围应该更加活跃,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儿童化,尽量不用超出她们理解的专业术语。这些是大家都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走进儿童,以教促学

耿晓璐

本周二上午李涵老师和薛帆帆老师一起同课异构分别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第八单元里的一篇课文。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内容,课堂上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氛围较好。

从设计上来看整个堂课是非常完整的,从识字、读文、写字三方面进行。识字部分运用小老师带读、学生自读、互读、交流识字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了随文识字教学。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课堂上注意讲解多音字,并且教学难理解的字时可以追本溯源,借助象形字帮助学生理解。读文部分两位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己思考在文章中画出重要语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最后让学生化身为故事里的动物,合作演一演,加深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写字指导部分,两位老师非常细致地指导食、爷、物三个字。从字的框架结构到字重要笔画的占位,每个字都指导的很到位。

听完课后下午语文组老师相聚在一起进行了研讨,研讨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在读文理解课文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梯度以及难度设置,直接让学生去找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大意,其实已经超越了二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回答不上来?其实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提的不够贴切。问题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做到先了解再概括。还有就是课堂的趣味性。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儿童话的语言可以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趣味性的课堂设计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绞尽脑汁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上一节生动有趣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