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听课心得
发布时间:2019/9/26 20:00:52 作者:庞倩 浏览量:1684
《秋天的雨》听课心得
庞倩
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做到共同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听课过程中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昨天,语文组一同听了陈琴老师给三(1)班上的一堂精彩的《秋天的雨》。陈琴老师不是为了浅显地教课文,而是旨在让孩子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琴老师通过找准教材的例子,教会孩子方法,以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首先,导入环节中,陈琴老师检查学生们预习过的生字词,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学生在读段落中出现的多音字“扇”时,陈琴老师及时让大家动脑思考并总结:什么时候读第一声?什么时候读第四声?孩子们在段落中感受着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很快总结出它们名词动词的区别。孩子们预习充分,课堂效率非常高,每个人的朗读也绘声绘色,对于听课的我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高效课堂归功于平时的日积月累,也归功于陈琴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的预习习惯。
接着新授环节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陈琴老师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她先让大家齐读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接下来的部分小组分别读、点名读,最后不着痕迹地提问孩子刚刚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读?学生们很容易就发现这段是“总-分”的结构。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让孩子能在读完后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能对“总-分”的结构有更深的印象。
“泡泡语”里提示了本课的重难点,陈琴老师也准确地把握住并高效地带领孩子们解决了重难点。“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仅仅是指颜色多么?陈琴老师指导孩子们总结出这些颜色分别“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像海洋”、“你挤我碰”、“频频点头”,它们不仅五颜六色,而且充满动态的美。最后陈琴老师及时让孩子们练习仿写句子,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抓住日常的机会为之后的写作做准备。
最后书写环节,陈琴老师提醒要点并进行范写后,让孩子们一起做“写字操”,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得所有人注意力集中,最后选择一位同学的进行展示,请其他同学点评,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陈琴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整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过渡自然,对学生的评价语也很恰当,能及时给予鼓励,小组集体表扬后得星星的做法也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优质的常态课是我目前水平无法达到的,但我相信在不断的听课和总结反思过程中,我也可以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