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校本研修>> 列表
循“序”探究 引领实践——庆兴路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暨青发班活动

发布时间:2024/5/16 13:33:58 作者:李涵 浏览量:138

循“序”探究   引领实践

——庆兴路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暨青发班活动

2024年5月16日下午,江宁区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顺利举行,本校数学青发班成员全程参与。本次活动开设了四节课堂观摩课。江宁区教研室副主任戴厚祥老师和江宁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欧晓方老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并分别做了精彩点评。

第一节课是由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应婷华老师带来的四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并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浅入深,注重它们的衔接与融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多边形内角的规律,最终与学生一起探索和总结出多边形内角的规律。本课在猜想、操作中发现规律,通过测量、撕拼、分割等方法来验证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在运用规律时做到举一反三,锻炼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发展了推理意识。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往往会先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并由此展开猜想,采用合适的方法去验证,就能探索出数学知识。

IMG_8358

第二节课是由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蔡慧敏老师带来的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整堂课既展现灵气与活力,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动手的活动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了数学上的角,又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角。其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IMG_8377

第三节课是由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徐晓秋老师带来的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徐老师通过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从经验到图形到概括,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中,徐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人民币、数轴等直观、半直观模型,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激活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小数的概念与含义。

IMG_8428

第四节课是由教研室副主任戴厚祥老师带来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第二课时,戴老师从学生熟知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中的数学思想:正难则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全班交流,对比发现,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化数为形”的巧妙,感悟转化策略的价值,形成利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戴老师深刻践行新课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重视学生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体现学科育人。

f32693e328475cdfd1305bbb5a77636

展示课结束后,欧晓方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三节课做了精彩点评欧老师指出老师们立足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思维,关注学科本质,凸显育人的本质,数学一定是基于思维的进阶,教学要为学而教、教为学设、规划历程、策略支持,进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IMG_8463

活动最后,戴主任站在生态结构化的视角下,指出数学生态课堂要追求本真,关注发展思维,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戴主任表示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爱数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让学生在互动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

IMG_8528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段新的旅程,每一次教研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定会反思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