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庆兴路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第二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2/12/12 16:12:11 作者:王丽 浏览量:2439
谷里庆兴路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第二次活动记录
一、活动主题
我爱我的家乡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8日
活动地点: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二(3)班
授课人:金洋
参加人:庆兴路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
研讨时间:2022年12月8日
三、研讨记录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二次教研活动报道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2022年10月26日上午,谷里庆兴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了第二次校内教研活动。金洋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的特色物产,学习物产,品尝物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凸显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
在导入的部分,金老师先是以图片标注了全国各地的物产,再聚焦至南京,以此使得课堂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家乡的美好——南京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能够知道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有关”是学生学习本课的最大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家乡物产不够了解,缺少观察和体验。因而,本课将引导学生在调查、寻访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本课重点培养的能力目标之一。
教学中,金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打开体验的大门,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家乡物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带来了富足的生活,对家乡物产的亲近感便油然而生。以“家乡博览会”的活动形式,发现不同的环境物产是不一样的,继而让学生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教学中,金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打开体验的大门,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家乡物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带来了富足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金老师巧用“矛盾”,提出了现实问题:传统手工艺的困境。以自身的微薄之力,将家乡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体会劳动人民创造的艰辛。无论是出名的,还是家里常吃的,都是我们值得保护的、珍惜的。
听完课的研讨环节,老师们都对金老师的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中金老师能密切生活实际,从社会领域出发,精心选取南京的丰富物产,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创设环境,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感受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金老师的课设计得丰富有趣,抓住了学生的心。在精巧的设计下金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了全国各地的物产从自然资源到人文工艺,真实,真切地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物产丰富。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仍然是老师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教材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本土的资源打开体验大门。
课堂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壤,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改变,给学生时间、空间去质疑,让学生发展求异思维,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而生机勃发。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二)教学设计
课题: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
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金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餐桌和商场等地方家乡物产,对家乡特产有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家乡物产丰富,要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难点:熟悉家乡物产,激发热爱家乡情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幅中国地图。这个和以前你们看过的地图一样吗?
对,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这个地图上标注了中国不同地方的特产,这是特产地图,有了这张地图,我们就可以吃遍全国各地的美食啦。
活动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特产?
对,有手工艺品,衣服,畜产品等。还有好吃好看的糖人,让人直流口水。
马头琴也是一种特殊的物品,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呢。
家乡的物产可真丰富啊!请同学们把自己带过来的家乡特产拿出来介绍一下吧。
现在让我们一起制作家乡物产调查表,把家乡的物产调查清楚。想想看,我们在餐桌上,商场里都发现过哪些物产?
各地都会举办物产展来推广产品,一起去看看有什么特色产品。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
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澄湖大闸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
思考一下,不同的家乡产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东北物产:东北有三宝,鹿茸,人参和紫貂。还有乌苏里江大马哈鱼。
西部物产也很丰富:枣子,哈密瓜,葡萄干,核桃,和田玉等。
南部特产有哪些呢?有小麦,水稻,椰子等。
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关于家乡物产的歌谣: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我们发现不同地方的物产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不同环境,
物产不同。
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的不同有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水养育了我们几代人呀!
活动二:【传统手艺的困境】
“年轻人都不肯学了。他们宁可做点小生意,或是去周围的领带厂学做领带。”70岁的俞樟根是老一辈竹编大师,他很无奈地说。
让我们讨论一下:后辈不愿继承这些传统手艺该怎么办?
1. 政府应当重视传统手艺的作用,给传统手艺指明方向。
2. 企业应该探索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的有效结合。
3. 有志者加入到传统手艺的传播中。
还有一些正在消失的老手工艺,
曾经在那个年代辉煌一时,
现在看起来又充满乡土气息,
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却又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
只留下一张张照片,
成为记忆最深处的怀念……
活动三:【千人糕的故事】
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一块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有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
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说一说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吧
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家乡物产养育我》听课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平静
本课是在“我爱家乡山和水”基础上的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浓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如乐器、手工制品、小吃等,展现了地域风格以及疑聚的家乡历史与家乡人的智慧,这就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内容编写上突出了家乡物产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乡物产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情:二是家乡物产乃自然与人的结合,凝聚着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对这了解并热爱家乡物产是学生建立对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对家乡物产真挚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物”的层面,还必须感受物产的“生命”,在与之对话的碰撞中生成情感。
在教学里,我们要细致发掘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密切的生活联系。引领学生与家乡物产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教学最大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国景卡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细节去感受物产与自己生活的直接关系。而家乡物产与家乡走向富裕的关系,以及家乡特产对家乡的热爱。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