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研场域,赋能教师发展——“十四五”江宁区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2/6/24 12:52:48 作者:李涵 浏览量:1795
构建科研场域,赋能教师发展
——“十四五”江宁区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6月22日上午,谷里中心小学和庆兴路小学两所学校在庆兴路小学举行开题论证会。谷里中心小学的江宁区教育规划课题——《建构“指向深度思维的生命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和庆兴路小学的《立根·树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统整与建构》、《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诵读优秀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进行开题汇报。这是两所学校首次区级课题集中研讨,也是三项课题相关负责人在专家指导下的首度思维碰撞,这对于三项课题的推进研究和促进两校课题组相关成员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本次开题论证会邀请区教科室陈林静主任、宣广莲主任、李强主任出席,共同为两校区级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出谋划策。
本次课题论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谷里中学小学课题汇报人蒋成文老师、庆兴路小学课题汇报人赵园、王丽老师分别从已有研究述评、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计划与进度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汇报。
谷里中心小学《建构“指向深度思维的生命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对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让中小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指向深度思维、生命课堂,该课题旨在以生命教育理念为引导,立足教学实践,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思维导图应用为具体的切入口,以发展师生的深度思维为目标,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
庆兴路小学课题《立根·树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统整与建构》立足本校现状,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达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素养全面、基础扎实、富于创造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小公民”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中,在校本课程体验式、拓展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提升学科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诵读优秀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二环节,三位专家分别对三项课题进行指导和点评。李强主任从立足题目、核心概念界定、对两个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进行指导,李主任指出题目的字数不宜过多,出现的关键词一定要与课题内容紧密相关,在界定时要把范围更加清晰,不加冗余的描述。宣广莲主任对三个课题都进行了指导,宣主任对三个课题研究的共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课题研究要以时代的变化为依据,关注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要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并为两校课题未来的研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策略。陈林静主任指出,三项课题都应从逻辑性的对应分析、特色化的实施、子课题的推进,并在实施策略层面上从范式到变式的运用、深度思维几个方面给出了适切的建议。
在论证会的尾声,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纪寿华校长对本次开题进行总结。纪校长指出课题一定要基于学校的特色化,指向未来发展,不宜过大过空,还要多研究多思考。课题组成员们也会结合专家的指点,沿着专家指明的方向、沿着教育教学的实践之路,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争取做好每项工作,抓好每个细节,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顺利结题,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