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五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1/12/3 17:11:21 作者:王丽 浏览量:1747
谷里庆兴路小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五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画生活
二、活动时间:2021年11月30日
三、活动地点:创客教室
四、活动安排表
课题 | 主备人 | 参与人员 |
《麻雀》 | 李涵 | 孙娟、薛帆帆 |
五、研讨记录及各项材料
六、优秀教学设计片段
《麻雀》精彩教学片段
二、细读理“脉”,厘清前因后果
1.那么,《麻雀》这个小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呢?(师画树简笔,指名学生按固定位置板书:老麻雀、 “我”、小麻雀、猎狗)
2.探寻起因: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指名板书:← 想吃)
结论:判断一个情节是否是事情的起因,我们要看它有没有延展性,能不能推动故事继续向前发展。
■指名学生读第3段的最后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要在这儿补充交待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结论:所以说,在拥有了一个故事的起因之后,我们有必要去探寻这个起因的合理性,让故事真实可信。
3.那么,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猎狗想吃小麻雀,小麻雀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没有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有了怎样出人意料的举动?(指名板书:↓ 落 )
4. 探寻结果:那么,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面对老麻雀的这一“落”,猎狗和“我”又有怎样的出人意料之举?(指名板书 → 退 ← 唤)
5.那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们弄清楚了吗?谁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加上时间、地点再说一次。
三、精读入“境”,感悟描写方法
1.同学们,像作者这样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了,那么事情也就写清楚了。“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还要向屠格涅夫这位“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学习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两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这个内容写清楚的?(PPT3)
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发现和思考,老师将这两段文字做了一个重新排列(PPT4):比较阅读:横行读一读,竖行读一读,然后和同座位的同学进行讨论,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右边的便签上。
3.交流:结合学生发言引导“老麻雀的动作、姿态作者是如何知道的”,逐步明晰这两段文字写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联想——推想——感想)”,从而写清楚了“老麻雀的表现”。
4.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而写清楚了“老麻雀的表现”。但是否突出了老麻雀“无畏”的特点?让我们聚焦到第一段文字,说说你的发现。(PPT5)
5.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论是写自己“看到的”,还是“听到的”,抑或是“想到的”,都是围绕着“无畏”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出示ppt:第二段)
那么,这段文字能够看出老麻雀的“无畏”吗?但是,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6.同学们,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了。我们能读好这两段话吗?自己先试试。
七、活动过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