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第八周博文——贾俊
发布时间:2018/10/24 0:51:19 作者:贾俊 浏览量:1505
学习心得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贾俊
本周一在铜山小学参加了一场由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新秀班”第一次教研活动。三节展示课,分别是由铜山小学周凯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和角》,岔路学校安丹诺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以及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朱国军校长执教的《乘法分配律》。
其中朱校长上的这节展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还韵味犹存。《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的课程。朱国军老师并没有周凯老师课堂精彩的“西游记——线游记”的故事穿插,也没有安丹诺老师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姿态,但他的课我认为用一个字就可以描述,便是“精”。
一“精”:课堂只精讲一道例题
朱校长的课堂一开始和同学们简单的进行了自我介绍以后,就切入课题,“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去俄罗斯参加表演,负责的老师要帮他们选漂亮的彩礼服,我们来看一看”,整节课堂并没有离开这一个例题,精讲一道题,却讲的十分的有内涵,有深度。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也非常透彻。
二“精”:语言精练,不赘述多余话语
很多新老师,包括我自己都存在“语言啰嗦”的习惯,总是认为学生会听不懂,其实这是备课、备学生不充足的一种表现。朱老师的课堂语言是很精炼的,将时间充分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读题,列举、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规律。
三“精”:教学思路精炼,方式独特
我们工作前几年的老师经验不足,很多老师都是看着书本照着教参,分析书上的例题,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而朱老师这节课采用了“猜想——验证——结论”的不完全归纳法的策略,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举出了很多道式子,最终确定了乘法分配律的固定写法,而不是“灌入式”的让孩子找规律,然后强行记住乘法分配律。
四“精”:拓展课堂,思维精湛
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朱校长回到例题,“如果刘老师再给合唱团的同学加一双鞋子,我们怎么计算呢?”“再加一顶美丽的帽子呢?”一下子将我们的乘法分配律(a+b)*c=a*c+b*c拓展到了(a+b+c)*d=a*d+b*d+c*d。(a+b+c+d)*e=......思维立马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朱校长的这节课稍微拖堂了一会,但是全场的老师都很安静的在听课,在观察,在学习。这样一节精彩的展示课,真的是能给我们新秀班的年轻老师带来很多的启发。对比对比自己的教学,很快就找到了很多的不足和学习点。受益匪浅,让我回味无穷!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