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数学组第四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1/5/16 15:24:50 作者:贾俊 浏览量:751

数学组第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应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新课---数学组第次教研活动

、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512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魏凯鑫

参加人:庆小全体数学

研讨时间:512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aaa835470b98032f2cf0cda3b4e9bc0.jpgaaa835470b98032f2cf0cda3b4e9bc0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e702e6f52cfcffbd8ed64dce8844dbb.jpge702e6f52cfcffbd8ed64dce8844dbb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为有效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1512上午,庆兴路小学数学组在一楼录播教室开展了“应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新课”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开设了节研讨课,是魏凯鑫老师执教的年级的《认识分米和毫米》。老师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魏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从用手比划开始,巧妙的复习了已学过的单位:米和厘米,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对于新知分米和毫米的学习,魏老师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有效学会知识。有些设计达到很好的效果,如体验一毫米的厚度,魏老师通过让每个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捏住10页纸,然后轻轻抽掉这时两手指之间留下的缝隙大约是一毫米。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7276e806fe563dc56148cce9ba5cd3a.jpg7276e806fe563dc56148cce9ba5cd3a

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不管是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板书设计等,都进行了细致而又精细的评价,形成共同意识。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加强了认识,提高了思想,一致表示,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47d6e7c6721aeb15845fd69cb149904.jpg47d6e7c6721aeb15845fd69cb149904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13f8902f5cc3e1aab985016bb079572.jpg13f8902f5cc3e1aab985016bb079572

本次研讨活动,以动手操作为抓手,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分享成果。这样的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让参加研讨的老师相互学习、启发,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说一说

1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  ) 手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  

谈话:看来大家都能熟练运用已学知识。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认识分米

谈话:今天是小明妈妈生日,他为妈妈挑选了一幅可爱的图画,你知道这幅画的长度和宽度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画,用尺量一量,填一填。(长 20 厘米,宽 10 厘米)

谈话:我们前面学习的厘米和米,用在这里还合适吗?那你量出来是多长呢?

讲解:数学中10 厘米就是 1 分米,20 厘米就是 2 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分米,dm)这位新朋友身上藏着许多秘密,需要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谈话:1分米有多长?(是10厘米)一起数一数,10个1厘米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板书),你还能找到了哪些1分米?(0到10是一个1分米,1到11是1分米,10到20是一个1分米)

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1分米?(投影展示),你是怎么用手指比1分米的?做的非常棒,那么你找到了哪些分米?(这个纸条是2分米,铅笔盒是2分米)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能猜一猜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验证一下这个猜想。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二)活动二:认识毫米。

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你有什么发现?(数学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由此可见,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毫米)

观察我们的直尺,有比1厘米更小的格吗?(有)上台来指一指(两根刻度之间是1小格)她找到了,你们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你指的对不对。像这样,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毫米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毫米,mm)我们接下来探究毫米身上藏着哪些秘密呢?

谈话: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谈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为什么?(直尺上1厘米里面有10小格)。

盘子里的物品上面有1毫米?请你摸一摸、捏一捏,或者你也可以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老师这里有1毫米厚的纸,你来数一数有几张(10张)他说的对吗?请你们数10张纸量一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老师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你能说说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会读直尺上的长度了,你会量一量吗?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先猜一猜再量一量。

三、总结新知、回顾课程

谈话: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了哪些内容?(认识了分米、毫米),你能给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

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明的日记。

谈话:一(3)班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为妈妈过生日的事,想看看吗?

2021年4月7日 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礼物。一早,我从2(  )长的床上爬了起来,到卫生间,拿起2(  )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逛了一会儿,我选了一幅可爱的图画,长度是20(    ),宽度是1(    )还有一本厚5(    )的笔记本。妈妈应该会喜欢我的礼物吧!

五、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出示你知道吗,一起学习了解。

(三)教研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认识分米和毫米》后,我有一些感想,赘述如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课前,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并通过手掌长度1( )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新单位的学习需求。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几步,使学生逐步在脑中形成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这节课使我明白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听课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魏老师的这堂课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通过各种巩固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魏老师的导入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一般情况下,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这样一来就唤起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为下面学习分米、毫米作好了知识准备。

2、以活动感新知,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做一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联系生活,深化表象。在学生感知了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后,程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丰富加深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数学的综合化。随着数学的综合化,数学的长度单位不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动形象的字母符号等等,所以,在学习新授结束后,程老师总结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时,可以顺其自然地介绍他们还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这样更加地全面具体。还有,学生的估测意识在本节课上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