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组第三次备课
发布时间:2021/3/23 23:27:20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677
二年级语文组第三次备课
一、活动主题:在形声字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二、活动时间
2021年3月23日
三、活动地点
创客教室
四、活动安排表
课题 | 主备人 | 参与人员 |
《“贝”的故事》 | 陈霞君 | 高雪、周娟、庞倩、尹波、程冰清、陈霞君 |
五、研讨记录及各项材料
六、优秀教学设计片段
一 猜字激趣,识记“甲、骨”
1.猜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汉字非常奇妙,老师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汉字,我们首先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看谁最先说出它们的名字。
(1)看图猜字。(课件出示“日、网、贝、龟”的甲骨文)
(2)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这些字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3)自主猜字。
(4)了解“甲骨文”。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事情,用尖锐的东西在龟甲和兽骨上模仿事物的形状刻画出了“甲骨文”。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课件出示兽骨上的甲骨文)
(5)板书课题。你看这样一幅幅画就是一个个形象的汉字,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走进甲骨文,学习“贝”的故事。
2.学写“甲、骨”。
认识了这么多奇妙的汉字——甲骨文,我们先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1)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①“甲”:独体字,“日”要写得扁而宽,第五笔是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②“骨”: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下面的“月”字第一撇变成竖。
(2)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小游戏“看图猜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象形字的有趣和独特魅力,巧妙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甲骨文之后,相机指导学习“甲、骨”这两个字,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
二 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同桌互读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本课带拼音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文 贝 亮 贵 身 带 容
坏 钱 钱
(4)学生自由读词语,教师强调。
①“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②“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③“品、贫”都是前鼻音。
④“漂”是多音字,它的另两个读音是“piāo”和“piǎo”。
(5)去掉拼音后,开火车读一读。
(6)交流识记字形。
①偏旁归类识记:贝字旁的字有“财、赚、赔、购、贫”。
②看图识记:甲、骨、饰、币。
③编儿歌识记。
课件出示:
小贝壳,真漂亮,可作饰品可作币。
小贝壳,能招财,有时赚来有时赔。
小贝壳,真会跑,跑到甲骨成珍宝。
④猜字谜识记“品”:一家有三口,家住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3.回顾课文内容,了解大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通过“文中圈字”“同桌互读”“词语识记”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正字音、记字形,落实学习的重点。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个性化识记生字,采用偏旁归类、熟字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编儿歌,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