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1/3/17 0:54:35 作者:李涵 浏览量:763


数学组第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数学组第次教研活动

、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333月17日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郭真真

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陈心怡

参加人:庆小全体数学

研讨时间:33、3月17日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c46f03a5fc88cae12e30967e23a97bf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为有效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133317日上午,庆兴路小学数学组一楼录播教室开展了“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开设了两节研讨课,一节是老师执教的年级的《认识方向》,一节是陈心怡老师执教的年级的《100以内的的大小比较》。两位老师都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老师引领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体验动手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惊喜,通过印一印、分一分、认一认等活动学生充分体验由体到面的过程老师的课教学流程清晰,目标明确,简洁、细腻,数学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的心田。

第一节课是由一 (1)班的郭老师执教,郭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观察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摸一摸图形的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摸不同的图形,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图形各有不同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图形的观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46a8fe8f0d6146448ed3ecf7b3f8db8c39e59190c7cec1020fabd06579b27c

节课是老师执教的,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陈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首先是不同位数的数字比较,接着是相同位数的比较,在相同位数之间的比较,又有十位不同和十位相同之分。总结出来,两位数相比较大小,先看十位,那个十位大那个数字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那就再看个位,个位上数越大,那个数字就越大。

338d3b6f733848233e3ba37c13b5b8eafbb9f176d17f92efacc743c28553c3

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不管是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板书设计等,都进行了细致而又精细的评价,形成共同意识。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加强了认识,提高了思想,一致表示,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

866dbf921a4de1f1c765a023ab12d3bae8210fc8cc77ced664d4f207354af1

6b520d34cacaa51df562191f3eaf4624e0f4fe321870a3ffe81ba4a591bbae

本次研讨活动,以动手操作为抓手,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分享成果。这样的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让参加研讨的老师相互学习、启发,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认识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些图形,图形城堡里的图形各式各样,今天带大家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小朋友在图形城堡里搭积木,图里的这些积木大家还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2、导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形状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引导学生观察、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2、画一画

(1)魔术小游戏

(2)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把积木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图形画下了。

    学生合作画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画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用的物体和画法。

3、分一分

学生观察、交流,你认为哪个图形最特殊。(小组谈论,并指名说一说)

4、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出示学生画出的长方形

提问:这个图形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这个积木的哪一面?

指名学生汇报

指出:用长方体的面画下来的图形叫——(长方形)。学生集体说一说

提问:用这个积木的其他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学生交流)

追问:用长方体不同的面画出的长方形都相同吗?

明确:长方体上有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面

(2)认识正方形

(指正方形) 相机揭示 “正方形” 并板书。

思考: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其他面画下来,是什么图形呢?与用第一个面画出的正方形   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谈论,小组代表汇报,其他组补充

指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这些正方形都相同。正方体就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3)三角形和圆

依次出示:三角形和圆,请在积木上找一找,互相说一说。

4引导学生根据老师说的图形名称,用手指在桌子上画一画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找到了不同积木的面,把这些面画下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一起说说四种图形的名称。

5、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实物图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找到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你能在钉子板上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提问: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圆?

指出:圆上没有直的线,它是一条光滑的、弯曲的线,在钉子板上围不成圆。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有哪些图形?把这些图形涂颜色分开,要几种颜色?

学生操作,再数一数,在下面括号里填一填。

四、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课认识了哪些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复习导入

谈话: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数字,同学们能一起读一读这些数字吗?

追问:会读这些数,那你能把这些数字分一分类吗?

提问:你能比较9和38的大小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38和100呢?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时,先比较数位,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可以按上节课学习的顺序看,46排在38的后面,46比38大;可以根据四十几比三十几多,46就比38大。

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

(1)看着计数器表示的数。(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

2、“想想做做”第2

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接着总结比较的方法。

(1)先看数位,数位多的就大,数位少的就小

(2)两位数比较,先比十位,十位大,数字就大

(3)十位相同,比较个位,个位越大,数字就越大。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写出3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想想做做”第5题

(三)教研反思

教学反思1

谷里庆兴路小学 郭真真

周三我上了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引入,从不同的“体”上相应的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又设计了“摸一摸”活动,意图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各种物体上的面是什么样子,为直观认识做好准备。又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入“画一画”,学生从立体图形上获得平面图形,由三维空间转入二维空间,感受体与面的联系。而“分一分”活动着重让学生通过分类、交流,说明分类的理由及图形的不同点,更直观的感知各类图形的表象。“认一认”活动结合了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强化了图形的认识。

本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首先,对教材没有全面理解,没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以至于整个教学操作这块,虽以孩子为中心,但整个教学过程太散了,知识点不突出没有亮点,学生学的也很模糊。其次,在“分一分”环节,没有充分展开让学生去分类,让学生去发现图形的不同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鼓励性语言太单调,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或总结。

教学是与智慧并存的,不管是低年级课还是高年级课,每一节都值得深入钻研,只要用心,都会收获满满。

教学反思2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符号表示1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学习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数学知识要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我先选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进行分类,让孩子进行初步的根据位数来进行大小的比较,接着进行十位不等的两位数的比较,然后引出十位相同的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想想做做第2题的基础上,带学生一起总结数字的方法。

课后,有几点不足的地方:1、新课部分的节奏太快,缺少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2、缺少了教具计数器,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数一数,体会数的组成。3、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听课反思

今天一年级郭老师给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节教研课《认识图形》,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根据每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进行比较和区分。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把研究的角度从立体图形转化到到平面图形,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跨越。

郭老师在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利用学具充分地去摸一摸感受立体图形中的面,体验面的特点,整节课郭老师注重锻炼学生去完整地说出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课后,我们进行了研讨,对于教学的时间分配上,还可以把更多地时间让学生再充分地多角度感受面的特点;将一个立体图形的每个面的剖析可以增加多个角度和维度去观察和画。

本周三,数学教研组活动如约展开,一年级的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数的组成等。本节课陈老师环节清晰,结构完整。让学生从三个角度充分感受:1.位数不同时,位数越多,数越大。2.位数相同时,十位(最高位)越大,数越大。3.位数相同,十位(最高位)相同时,比个位,个位大,数就大。整节课围绕三个定理进行了研究,充分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整体的掌握程度较高,课堂学习氛围教好。

课后,数学组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大家思考:1.深挖教材,要充分的考虑教材上每一个图的含义,低年级的学生,强调概念性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生硬,对于本节课大小比较的教学,我们可以运用之前学习的数的组成进行分析。如:43和52比较大小,就是4个十、3个一和5个十和2个一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学生再动手去感受一下计数器每一个数位珠子变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交流后,大家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