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四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0/12/21 19:57:25 作者:李涵 浏览量:940
语文组第四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品味国学,传承经典---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2月8日,12月15日
活动地点: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程冰清
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耿晓璐
参加人:庆小全体语文教师
研讨时间:12月8日、15日上午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2020年12月8日和15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语文的第四次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先由程老师和耿老师分别上了一节示范课,接着全体语文老师进行探讨,认真地评课议课。
程老师执教的是二上语文《狐假虎威》。在课堂上程老师从有关狐狸的故事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狐狸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然后贴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读课文环节,程老师主要通过抓“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狐狸的狡猾。最后程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将文本内容内化,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耿老师执教的是三上的《掌声》,课堂上,耿老师通过谈话导入:“你得到过掌声吗”导入课题,简洁明了,顺理成章。
在精读课文环节,耿老师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掌声前和掌声后,英子的不同表现展开教学,并在课堂中不断鼓励、激励学生,朗读指导有层次。最后耿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掌声的力量,体会掌声的重要性。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对于这两节课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程老师和耿老师的课值得大家学习。陈霞君老师认为程老师创设情景,对文本内容进行表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多音字“转”的时候非常巧妙,通过让学生做转身和转眼珠的动作,体会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和用法。陈琴主任充分肯定了耿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十分扎实。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能运用恰当的评价语,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掌声有针对性地点评并促进学生提高。同时提出建议,本课教学中应结合板书,对文章进行概括,重点放在学习英子的变化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两次掌声对英子的鼓励作用。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两位老师认真的准备和踏实的教学带来了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两堂课,听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教研过程中肯定优点,改善不足,一次又一次磨炼,大家都会不断进步!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狐假虎威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呈现学生已经学过的或者是熟悉的寓言故事相关图片 师:咱们曾经学习过很多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吗?一起来看图猜故事。
2.引出课题 导语:寓言故事就是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大道理。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3.齐读课题:第21课狐假虎威
二、初读课文 理解课题
1.弄清课题中“狐”“虎”各指什么 师: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 生:狐狸 老虎(板书)
2.生自读课文,理解“狐假虎威”
师:那假和威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是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课题狐假虎威的意思?你们能找出来吗?谁来读一读? 生: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3.认识生字“威” 师:在这句话中藏着一个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生:威 师:是的,老虎很威风。你还能用威字组个词来形容老虎吗? 生:威猛。 师:是呀,老虎很威猛,所有小动物都怕他,你瞧,在森林里,他多神气,多威风呀!所以,课题中的威指的就是威风。
4.进一步理解“假” 出示字典中假的三个含义,抽生读:1.不真实的、假冒的。2.假如,假设。3.借用,借着。 学生选一选课题中的假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课题中的假是借的意思,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那狐狸到底是怎么借到老虎的威风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走进课文 随文识字
1.师读第一自然段,请生读第2自然段,并找一找狐狸被逮住之后,做的动作——眼珠子骨碌碌一转。
2.认识多音字“转” 学生模仿动作“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并做动作“转身” 师小结: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就是转,围绕一个中心运动就是转。转是一个多音字,读音不同,它的意思也不同。在课文中就读转。
过渡语: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时,它在想什么? 生:想办法。想怎么对付老虎。
师:神态是可以反映心理活动的,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出示眼)
3.认识“扯”“嗓” 示范动作:扯着嗓子问。 师出示扯,请生带读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理解扯的含义,如:扯衣角,扯纸巾,老师在扯头发 请小老师教读“嗓”
读狐狸的话,认读“派”“违抗”
创设情境,认识象形字“爪” 爪指的是禽兽的脚,鸡的脚叫做鸡爪,老鹰的脚叫做鹰爪。古时候,爪字就像是一只向下的手,慢慢地,才逐渐演变为了我们今天常用的爪字。像这样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字叫做象形字。
生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狐狸神态、动作的词语?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指导书写“神” “活”
再读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模仿老虎和狐狸的神情和动作读课文,情景再现
复习巩固 生齐读生字。
生开火车读。
总结:一起来跟着词语朋友回顾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狐 狸被老虎逮住了,他的眼珠子一转,想出了办法,扯着嗓子吓唬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不敢违抗老天爷的命令,只能松开了爪子。狐狸神气活现地带老虎向森林深处走去,吓跑了百兽,这就是狐假虎威的故事。你们学会了吗?回家跟爸爸妈妈讲一讲。
课题:掌声
一、直接导入
1、直接导入,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注意生字“掌”的写法。
2、齐读课题,质疑。
3.带着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都是描写英子的,第二行是描写掌声的,第三行里面都有多音字,再次齐读词语。
3.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4.掌声前后英子有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三、感悟英子前后变化
1、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2、这时的英子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交流时,引导学生关注“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默默地是一种什么状态?
②如果你就是英子,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吗?
③为什么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
引导学生感受此时英子自卑、忧郁的内心,有感情的朗读。
4.两句话连在一起,指名读,教师引读。
5.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英子变得怎么样了?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游戏说笑”“跳舞”“甚至”感受英子的变化,学生相机上台板书。
6.指名读,读出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7.对比读。
四、感悟掌声的力量
1.曾经那个自卑、忧郁的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①英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英子前后的变化?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①你可以用“英子先……然后……”简要地概括英子的心情变化吗?
②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英子前后心情的变化?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她在犹豫什么?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怎么红了?
小结:一个“犹豫”的神情,一个慢吞吞的动作,看似轻描淡写,却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自卑、忧郁的女孩。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一般情况下,表示感谢会鞠躬,而英子为什么“深深地鞠了一躬”?读出此时英子内心无尽的感谢。
4.英子走下台依然是一摇一晃的,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相比,她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能读出内心的变化吗?
5.同学们想用这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6.这样的掌声让英子刻骨铭心,多年以后她感慨到——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7.现在你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掌声了吗?
8.小结: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9.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相信英子的故事也铭刻在了你的心上。如果你就是英子,让你来讲述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五、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掌”“晃”。
师范写,生书空。
习字册描红,临写。
(三)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平静
本月我听了程冰清老师和耿晓璐老师的教研课,让我受益匪浅:
程冰清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首先解释了“假”“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在文本中找答案。文章中的对话比较多,所以程冰清老师注重于朗读的训练。骨碌碌一转的“转”在文中读第三声,通过理解和对比词义,读准了字音;“扯嗓子”的“扯”联系了“扯衣服”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老虎的威风和狐狸的狡猾是故事理解的重点,通过“找动词——做动作——角色读”的步骤体会故事的画面感,低年级的教学,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方式的读书,可以使学生读懂寓意。
耿晓璐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掌声》,相比起低年级的教学,中年级的课文更要有深度,继而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耿老师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英子因为掌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卑到开朗,这是掌声的力量。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故事,因此耿晓璐老师在教学字词的时候有意识地分了类,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在点评学生的时候,耿老师也用到了“掌声”,结合了课文,将关心和帮助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中年段的课文,有了单元要素和单元目标的设定,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
对于英子的心情变化,文章中有着许多关键的词句,例如“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里体现了英子左右为难,不太愿意上去的情感:上去了,会被别的同学嘲笑走路的样子,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在这里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进行人物形象的揣摩。
两位老师的课,都让我有很大的启发: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有的广度,更要有深度。抓住文章里的每一个字眼来进行揣摩品味。只有扎实基础,夯实课本,才能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听课反思
今天的教研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程冰清老师执教的二上《狐假虎威》,在教学伊始时,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入手,再理解本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也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在初读课文时,程老师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进入精读环节程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在随文识字中,程老师让学生做动作认识“转”,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理解这个字。在理解“爪”字出示古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字义。在学习第七段时,可以把画出老虎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和画出狐狸神态动作的词语,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带着动作读一读,演一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写字时,利用魔法棒帮助学生写好字,但是写字的时间太短了。
耿晓璐老师执教的三上《掌声》,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耿老师教姿教态亲切自然,本节课紧紧围绕“掌声”这一课题展开,课堂学生较为活跃,朗读也比较充分。在导入环节揭题到提出问题,过渡自然有效。在初读认识本课生字词,利用分类学习词串,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在精读环节也是非常有层次,不断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教师的对比式朗读也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读出英子的变化。用问题:假设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她说什么?来让学生换位思考。最后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两课时的课文无法面面俱到,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来讲解。
借鉴这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我会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