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语文组第三次教研

发布时间:2020/11/20 14:27:03 作者:李涵 浏览量:1192

语文组第次教研

一、活动主题

品味国学,传承经典---语文组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110日,11月17

活动地点: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黄欣

一楼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屠雨萌

参加人:庆小全体语文

研讨时间:1110日、17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ec2920973fbe30c44e9a551aa96c778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2020年11月10日和17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语文的第三次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先由黄老师和屠老师分别上了一节示范课,接着全体语文老师进行探讨,认真地评课议课。

6a68f5b2b9ff53e977f69ab9e320768c8148e33fa9ee67cc4624fa735674c0

黄老师执教的是一上语文《江南》。在课堂上黄老师从“南京所在位置”的谈话导入,展示了一幅很美的江南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创造情境,带着学生“乘船去采莲”,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江南的美,并且感受诗歌的美。黄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学生从动画中小鱼儿的游动方向感受鱼儿在荷叶间嬉戏,回到诗中自然而然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随后,黄老师将四个方位的字贴贴在黑板上,请一位同学上前拿着鱼儿的贴图,让他根据台下同学们读的诗来摆动鱼儿。在这个环节中,大家被台上“游动”的鱼儿吸引,对诗的内容记忆得更加深刻了。

7a5fe4d7f2af194a3315b99143e869f7d4fe93e02acefb2b37f7369548e1d9

屠老师执教的是一上的《画》,这是一首简短有趣的小诗。屠老师用图画激发兴趣,出示国画导入课文,运用了较多有趣的识字方法。比如出示了古文字的演变过程,总结出走之旁一般和走路有关;还将生字拆分后让学生上台拼一拼,摆一摆,从而记住有相同偏旁部首的“远、近、还”。在写字环节,屠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落实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指导。

06f7e64c5eae39797ed0ec309608760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对于这两节课进行了探讨,并认为黄老师和屠老师的课值得大家学习。陈主任认为黄老师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件制作精美,课前准备相当充分。屠老师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每一句诗都引导学生发现其和生活实际不同的地方,从而反复总结出谜底是“画”。王丽老师充分肯定了屠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十分扎实。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能运用恰当的评价语,有针对性地点评并促进学生提高。同时提出建议,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虽然上课的是两位新入职的教师,但认真的准备和踏实的教学带来了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两堂课。教研过程中肯定优点,改善不足,一次又一次磨炼,大家都会不断进步!

(二)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江南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南京,南京就在长江边,那么长江以南的地方,我们就称为江南。(教师板书课题:江南标好拼音)指生读词,相机正音。(后鼻音前鼻音鼻音)

2.同学们,看看“江”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江的偏旁是三点水,和它打个招呼,(标红三点水)三点水和水有关。

3.江南,就被称为水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江南视频)

4.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江南有很多水,有很多船,到了夏天,水里就会长满荷花,这就是江南。江南从古至今都非常美,被很多的人写诗称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江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来读读。双手捧书,眼睛看字,耳朵听音。

2.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开火车分行读诗句,第一行诗可难读了,莲是边音,采是平舌音,你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鱼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读准了。

4.同学们,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在这些地方停一停,我们就能读出诗的感觉。跟我读。我们读诗就要这样读。

三、精读诗句

第一句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同学们,在江南,每到夏天,我们就可以划着船去,读:采莲。(板书采莲)

2.莲是一种草本植物,所以莲的偏旁是—草字头,草字头就表示和植物有关。那么莲是什么样的植物呢?(出示莲图)春天来了,莲生根发芽,扎根在泥土里的是:莲藕。慢慢,长出绿绿的、圆圆的是:莲叶,到了夏天,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莲花(女生读),过了不久,就长出:莲蓬(男生读),莲蓬里还藏着一颗颗:莲子。(齐读)原来莲这种植物,浑身都是宝贝,所以生活在江南的人们可喜欢去采莲啦。指生读,读出你的喜欢。

3.谁能做做动作读读这句诗。采莲要用手,这个采字里也藏着一只手,采的上面就是一只手,下面就是树上的果子,这就是采。除了能采莲,还能采什么?一起加上动作来读读这句诗。

4.现在,就让我们坐上小船去采莲吧。看看莲叶什么样?莲叶可真多啊!这就叫做何田田。(显红)其实这就是古人在赞叹莲叶可真多啊!指生读。多么茂盛的荷叶啊!指生再读。(完整诗句)

5.江南的夏天,有清香的莲蓬、茂盛的荷叶,还有那温柔的江南采莲人,一起来读一读。

第二句诗:(鱼戏莲叶间)

1.教师引读:我们继续坐着小船往前看看,我们又看到——莲叶何田田,现在让我们往身后看看,我们还看到——莲叶何田田,到处都是莲叶。现在让我们低下头,往水中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小鱼贴图及鱼字),看看字看看图,你有什么发现呢?记住这个字,读——鱼。

2.(出示小鱼动图):小鱼在莲叶间开心的玩耍游戏,这就叫——鱼戏莲叶间。指生读。

第三句诗:

1.小鱼是怎么做游戏的呢?自己读读这四行诗句,圈出表示方向的字。

2.东南西北都是表示方向。先来看看东:东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出示东古文字),古时候的东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布袋子,其实这是古人的工作包,太阳升起,人们就拿着它出门干活了,这就是东。再来看西:西像鸟巢,太阳从西边落山的时候,鸟儿就飞回了家,这个字就是西。南像什么?南方的乐器,像编钟一样的乐器,这个就是南。北像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做做。两个人背靠背就是北。我们再来认认这几个字:东西南北。(拿词卡)

3.小鱼就要在莲叶间捉迷藏了,谁来做小鱼?请你拿着小鱼,我们读,你来游。小鱼游的怎么样?真开心。现在我们这么多的小鱼,一起来游一游,拿出小手,一边游一边说。

4.你瞧,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多开心啊!那你现在能把小鱼开心淘气的样子读出来吗?师生合作读。

四、趣读古诗

1.同学们,江南可真美,有美丽的荷塘,有活泼的小鱼,难怪那么多人都很喜欢江南,让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2.同学们,这首诗还能这样读(拍手读)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或节奏来拍一拍,读一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出示:汉乐府):看看这个乐字,熟不熟悉?汉乐府就是专门写歌的地方,江南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是可以把你们刚刚的节奏唱出来的,想不想听?(听音频)想唱吗,我们拍手跟着唱一唱。

五、教学生字

1.复习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认了很多的字,你认识了吗?(出示字卡:江南):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江南;(出示字卡:采莲)这两个在一起,就是——采莲;(出示字卡:鱼儿)这个字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这个字放在一起也是一个词:鱼儿。(出示字卡:东西南北)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可以读东南西北,这四个字还可以读:东西南北。还可以这样读:东和北在一起是东北,东和南在一起是东南。

2.今天我们就来写好这两个字。先来看看东字怎么写。东字里有个新笔画,竖钩,看老师写,竖直钩出尖。(出示:东字笔顺)学生书空,看看第几笔是竖钩。再来看看西字的笔顺。西字里也有个新笔画:竖弯,看老师写,竖要直,肚子弯弯藏小球。(出示:西字笔顺)伸出小手书空,看看第几笔是竖弯。

3.东和西都会写了,怎么写好看呢?东:魔法棒来帮忙,你有什么发现?两点宽。写得时候还要注意,竖钩不能碰到第一笔横。西:西要内收,做手势来感受内收。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课题:画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个小树十个衩,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猜出来了?(指明说)

2.师:聪明,猜谜语好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贴课题),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1.(出示课文插图)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相机在插图的对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师:想知道古诗里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吗?听老师读一读,双手捧书——微微外斜,身体坐正,眼睛跟着声音走。(教师配乐朗读)

3.师:想跟老师读一读吗?书本轻轻平放在桌子上,右手指字,读哪指哪。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找拼音宝宝帮忙。(指名读,随机呈现易错字的卡片,强化正音。难点:“春”翘舌音;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惊”)

三、归类识字,了解诗意

(一)出示山、水的图片

1.师:我们先来看看山,(出示板贴)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的一位同学说,再请后排一位同学说说),远看也能看得清楚,那你平时出去游玩的时候,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能看清楚呢?那为什么诗中却说“远看山有色”呢?(因为这是“画”,出示词贴:有色,)学习“色”字:老师要变魔术了,出示“鱼”字,将身体和尾巴拿走,换成“巴”,学习标红的偏旁—斜刀头。(跟读偏旁名,两遍)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美美的呢?(指名读,评价,出示停顿节奏)

2.师:看完山,我们再来听听水。(出示板贴,往盆里倒水),有声音吗?那应该师“近听水有声”啊,诗里为什么说是“水无声”呢?(因为这是“画”,板贴词语“无声”)把小耳朵贴在画上听一听,是不是“水无声”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指导朗读:这句话要读的轻一点。)

3.师:这两句诗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发现了吗?(指名说 远—近 有—无)出示“远—近”,这两个字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找到了吗?(请人上来指一指),这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一个偏旁—走之旁(跟读偏旁名,两遍)。出示偏旁走之的演变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走之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人的腿,含有走之这个偏旁的字表达的意思大多和走路有关。)这首诗里还有一个字也带有走之旁,圈出来读一读。用“加一加”或者“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远、近、还”三个生字。

4.看手势朗读(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二)学习三四两句

1.出示春天花朵盛开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师:春天是花朵盛开的季节,我们这里现在是冬天了,还有这么多花吗?为什么诗里的春天过去了花还在呢?(因为这是“画”,板贴词语“还在”)

2.赏完花,我们来看看鸟,视频里的小鸟看到人来了就飞走了,为什么?(害怕了),你能用诗句种的一个字来说吗?(惊)“惊”就是害怕的意思,左边的竖心旁表示和心情有关。这幅画里也有一只小鸟,请一位同学走到画前,用手扇一扇,小鸟惊吗?为什么?(因为这是“画”,板贴词语“不惊”)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

4.找出这两句诗里的一组反义词:来——去(识记方法:“米”字多一横,“云”字加一竖)教写生字

四、师生配合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五、结合板书尝试背诵全诗。

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陈霞君

近两周的语文组教研课分别是由黄欣老师执教的《江南》和屠雨萌老师执教的《画》。两位的课给我的一个共同的感受是老师的教姿教态十分的大方自然,语言亲切,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习惯。

首先是黄欣老师的《江南》一课。由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导入,进而引出“江南”的概念,由学生所身处的环境入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江南”。黄欣老师的课件制作十分精美,展示了藕的图片、“鱼戏莲叶间”的动画等等,课件教者在备课阶段的准备十分充分,课堂气氛活跃,这也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是,提问的语言不够简明,例如在让学生找诗中表示方位的词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方位,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

屠雨萌老师执教的《画》一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范读、引读、学生自由读、划停顿读。在一年级阶段的古诗教学中,反复地读,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理解的一个好方法。另外,本节课中的一大亮点是屠雨萌老师留了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生字教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练写生字,读好书、写好字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本”,切不可“忘本”。

课后的评课环节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知识。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为:正确、写在田字格中、干净工整,不可对学生过度拔高要求。随文识字教学时的形式可以多样,不局限于简单的图片演示生字的演变等等。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画听课反思

南京市江宁谷里庆兴路小学 平静

今天的教研课,听了屠雨萌老师的《画》,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诗人王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画,是优秀文化的代表。画上有“花鸟山水”给人一种意境的美感。对仗工整的课文朗读,孩子们都已无大碍,但是如何理解“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屠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出示了一幅水墨画,通过画中“山、水、花、鸟”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的对比,在一系列不合理中凸显出画的特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到古诗的学习当中来。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抓住一个关键词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结合了生活实际进行了引导。比如屠老师让孩子“拍一拍”画中鸟,想一想它的反应,继而引导出了“鸟不惊”。每一句学完之后都学生进行一个点题,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美丽的画。

也许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以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意。但是通过朗读也能切身体会到意境之美。朗读的教学贯穿了课堂始终,每次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从一开始的读准确读流利,到读出断句,读出情感,难度也是层层递进的。

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较多,反义词也是一大特色。三组反义词,例如“远近”的讲解,屠老师出示了甲骨文,让人联想到了人行走的样子——由此点出了走之与行走有关,恰到好处。由于是识字课文,认字量较大。但是屠老师留了很多的时间给孩子来写字,并且相机点评指导,让孩子学有所得。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