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第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0/7/6 15:49:04 作者:李涵 浏览量:1012
语文教研组第三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
同课异构 走进童话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6月30日
活动地点:二(3)班和二(4)班
授课人:薛帆帆 李涵
参加人:全体语文老师
研讨时间:6月30日下午1:30
三、研讨记录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6月30日庆兴路小学语文教研组迎来了第三次集体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上午第一节、第二节课全体语文老师分别到二(3)班听薛帆帆老师的《青蛙卖泥塘》和二(4)班听李涵老师的《荷叶圆圆》。接着下午1点半到少先队室进行研讨。
研讨的主题为:同课异构,走进童话。两位老师都教学《青蛙卖泥塘》这一课。薛老师抓住“于是”这个词眼。出示于是开头的句子,表明青蛙做了哪些事。发生了什么事让青蛙不断地劳动呢?再进一步按照顺序梳理课文。薛老师解决了课后的大问题,由于课文较长,一节课讲完,有些难点讲得不够细致。李老师教学第一课时,抓住课文的一至九小节。以大问题青蛙做了哪些事进行随文识字。课文的重难点突破得比较详细。两位老师在朗读之外,更是重视写字的指导。利用边读儿歌边做动作的方式舒缓课堂节奏,通过讲解重点字的结构和笔画,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学生临写后投影展示点评。
在下午的研讨环节中,听课老师们畅所欲言,对这两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李涵老师和高雪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精美的课件制作。这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谈论教学中的困惑,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为全体老师提供一个不断成长、提升自我的平台,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教学,受益于学生。今天的教研活动如夏日的微风,流进每个人的心田,大家的心灵在一起进行了教育思想的碰撞,令人回味无穷。
(二)教案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总备课第 课时 | |||||
教学内容 | 《青蛙卖泥塘》 | 第 1 课时 | |||
主备教师 | 李涵 | 课型 | 新授 | 备课时间 | 6月22日 |
复备教师 |
| 教学辅助手段 | ppt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认识卖、烂等12个生字,会写“卖、搬、倒”三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 ||||
教学重点、难点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 ||||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个性化复备 | |||
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低年级注重随文识字教学,本篇课文在识字教学方面通过结合字源和图片的形式进行识记,便于低年段孩子记忆。 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
一、创设情境,猜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师说谜语) 2.这可是我们的老朋友呀,来和它打打招呼吧。今天,小青蛙它出了一个公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蛙为什么要出售泥塘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跟老师一起书写“卖”。(卖这个字,上面是“十”,下面是“买”,卖比买多了一个“十”,我们把东西卖出去了,就能得到十块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读有要求。(双手捧书——稍外斜,双眼看字——声声入耳) 2.生自由读,出示自读要求。 3.现在你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了吗? 4.出示“烂泥塘”,(出示板贴),这可真是一个“烂泥塘”,指生读。请你们带着不喜欢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5.为了卖掉这个烂泥塘,青蛙一开始做了什么? 6.出示“牌子”,同学们请看“牌”的左边是“片”,它表示薄薄的木板,一般的牌子都是用一块薄薄的木板做成的,齐读。 (1)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牌子? (2)除了竖牌子,青蛙还做了什么?(出示板贴) 三、精读课文,感受变化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2.学习第3-4段。 (瞧,青蛙竖起的这块牌子上面还写着“卖泥塘”三个字,要想把东西卖出去,光竖牌子可不行,还要大声——吆喝起来) (1)指生读“吆喝”,在这里“喝”读的是轻声,请大家齐读。请大家看,“吆喝”两字左边都有一个口,表示张大嘴巴大声的叫卖,就叫做——吆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吆喝?谁来试一试。指生读。 (2)你们叫的可真卖力,都吸引来那些动物?指生说。 (3)这么多的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声吸引来了,那他们为什么都没有泥塘呢?让我们赶紧到课文中去细细品味。 (4)最先吸引来的动物是谁?(老牛) (5)看,它来了,谁来读一读老牛的话。指生读。 (6)老牛把这个泥塘称为——水坑坑(出示),指生读。这里有两个坑,说明这个坑比较深,后鼻音要读准确了,再指生读。 (7)老牛认为,在水里打滚,是一件——(出示:挺舒服)的事,指生读。你们什么时候会觉得舒服?指生读。(老牛说的前半句话) (8)那么老牛很喜欢这个水坑坑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指生回答。 (9)我们的老牛不太满意这个水坑坑,谁能带着老牛的感受读一读它说的话。 (10)表演老牛和青蛙。指生表演。 (11)所以,它不想买泥塘走了。(出示第四段) 3.学习第5-7段。 (1)听了老牛的话,小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生读第五段。 (2)青蛙它去——采集草籽(出示),小朋们看“采集”都有一个木字底,“采”字是一只手摘果子,现在有“采摘”的意思,“集”是群鸟聚于树上,现引申为聚集的意思,小青蛙将这些米粒大的草籽一粒一粒的聚集起来,真是不容易啊,谁再来读读。采集完草籽,小青蛙要将它们播撒下去,出示“播撒”,同学们,播撒都有提手旁,再看看“撒”字旁边有个——散字,我们播撒草籽要向四周散开,谁来学着小青蛙的动作读读这个词。指生读。 (3)在小青蛙辛勤的劳作下,我们的泥塘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第六段)指生读。 (4)噢,我们的泥塘周围长满了——绿茵茵(出示)的小草,指生读。说到绿茵茵,你想到什么画面?多美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找生上台贴小草。 (5)种上小草的泥塘越来越美了,小青蛙又自信起来,站在泥塘边大声吆喝起来——(生读:“卖泥塘喽,卖泥塘”),它的叫卖声又吸引来谁呢? (6)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指生读)指导朗读。 (7)看来野鸭也不太满意,所以它也飞走了。(出示第七段)扮演读青蛙与野鸭的对话。 4、学习第8-9段。 (1)听了野鸭的话,小青蛙又做了什么?(出示第八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八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指生回答。 (2)看样子,我们的小青蛙可做了不少事情,我们一起朗读第八段,注意读好表示小青蛙动作的词。 (3)是的,小青蛙它跑到…,找到…,砍了…,破开…,并将竹子接起来,把水引到…。大家看“破”这个字,左边是——“石”,右边是——“皮”,石头把皮划开了就是“破”,瞧,这就是把竹子破开(出示图片),看着这些竹子,这么高,这么粗,这么硬,小青蛙砍竹子,破竹子,接竹子,是多么的辛苦啊,我们的小青蛙为什么这样做呢?可见我们的小青蛙是多么想卖掉啊,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段话 (4)瞧,泥塘变得多漂亮啊(出示板贴),于是——(生齐读第九段)泥塘为什么还是没有卖出去?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5.词语大闯关 小青蛙寻求我们的帮助,要我们一起帮它播撒草籽吧。开火车。 现在,让我们来放松放松自己的双手吧,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 三、指导生字 1.观察“搬”和“倒”。 2.师指导书写,强调关键笔画和间架结构。 3.生书写。 4、展示台反馈评价。 |
| |||
板书设计 |
21 青蛙卖泥塘 小草 小草 小草 泥塘图片 小草 青蛙竖牌子的图片 小草 小草 小草 | ||||
教学反思 |
| ||||
薛帆帆教案:
教学目标:解决课后生字,懂得青蛙卖泥塘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
重难点:找到问题的关键句子,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坐井观天中小青蛙的情境设置导入。
找出青蛙做得事,于是开头的。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析课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重难点词语随文识字。
第十小节小动物们对小青蛙说的话想象练说。
最后池塘的变化,读出变化后的美好。
生字教学:倒、搬
板书: 21、青蛙卖泥塘
起因:烂泥塘
经过:卖泥塘
结果:不卖了
(三)教学反思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
李涵
《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童话类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前半部分结构相似,旨在让学生于识字朗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懂得美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1、读写结合,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例如,在题目中就教学了“卖”,讲解“卖”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买”,把东西卖出去,就能得到十元钱。在教学过程中,对“烂泥塘”“牌子”“吆喝”“水坑坑”“挺舒服”“采集草籽”“播撒”进行指导朗读。在课文的结尾,书写了“搬”“倒”这两个生字。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2、深挖文本,设计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
在本课中,我关注到了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发现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转折关联词“不过”“就是” 进行连接。像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老师在教学中所不能错过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特点。
3、创设情境,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本篇课文属于低段的课文,周小平老师曾说话,低段的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让课堂教学更富有童趣。于是我在板书上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烂泥塘”,“绿茵茵”的小草。
此次教学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这一次的磨练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望能在教学这条路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青蛙卖泥塘》听课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童话类故事。本周听了薛帆帆老师和李涵老师的两节课,两位老师教态自然,能把握住低年级学生学情的情况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整理上,注重创设一个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在课堂上,李老师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除了识字以外,李老师还创设情境,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通过黑乎乎的板贴让学生体会“烂泥塘”什么也没有的景象,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不断地用彩色的板贴把学生想象中的“好地方”进行完善,呈现出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泥塘。学生通过读图,理解“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的原因,教学简单有效。
薛老师的课堂上,在老师范读、学生初读过后,带着学生一起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着利用卡片的方式对难度的词语“水坑坑”“游泳”“吆喝”等进行复现。在课文的结尾,利用范字、古字、图片对所要求认读、书写的生字进行了层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理解“吆喝”一词时也让学生去替图片上卖东西的人吆喝两句,还可以加上动作,一下子就提高学生的兴致,自然而然地带入情境中,更是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上一篇:数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组第八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