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兴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6/23 22:17:26 作者:耿晓璐 浏览量:1543
庆兴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
花开阳光下 抗疫心行动 ——聚焦学生自我认知心理
二、活动方案
时间 | 学科 | 听课 人员 | 上课 教师 | 课题 | 节次 | 班级 |
6月23日 (周二) | 心理健康教育课 | 全体 班主任 老师 | 庞倩 | 《我从哪里来》 (认识自己) | 1 | 一(3) |
李明珠 | 《我爱我自己》 (悦纳自己) | 2 | 三(1) |
三、集体研讨记录
四、活动报道
6月23日我校开展了“花开阳光下,抗疫心行动”第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周二上午第一节是由庞倩老师执教的《我从哪里来》。庞老师在导入环节利用视频动画导入,让学生看到小鸡出壳的样子,并且带学生们认识了“卵生”、“胎生”的区别,进而引到本课的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分别从“了解生命的由来”、“体验生活,感受孕育的幸福和艰辛”、“相互交流,感悟成长的快乐”、“学会感恩,汇报养育之恩”这几个环节进行,有梯度,学生有思有想,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的引导也非常到位,整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
周二上午第二节是由李明珠老师执教的《我爱我自己》。李老师在导入环节利用开宝盒——猜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通过开宝盒的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把钥匙——自我认识,第二把钥匙——自我信任,第三把钥匙——自我悦纳,获取钥匙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全面、深入的认识自己,最终成功开启宝盒,发现宝盒中镜子里的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每个人都独一无二,要我爱我自己。整个教学过程逐层递进,环环紧扣,牢牢抓住悦纳自己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个性名片展示自己,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悦纳自己。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老师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研讨。首先,两个上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之后,耿晓璐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课前准备充分。庞老师班级的孩子都带了出生证和婴儿时的照片,这样一来他们课前就可以先来认识自己。李老师准备了活动单,准备工作也是很充分的。二、活动主题。中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自我认知。庞老师在课上播放动画时学生状态很认真,求知欲很强,说明孩子想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来的,庞老师也做到了从孩子的立场看问题。中年级是悦纳自己,不同年级的接受能力不同,心理发展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李老师的整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活动设计。两位老师的体验活动设计都非常好。庞老师设计背书包体验妈妈的辛苦,孩子都有模有样,在活动中也知道了母爱的伟大。李老师设计传纸的活动,写一写同学眼中的我,自己看自己是有局限性的,可以通过别人的观察发现别人眼中我的优点,李老师的引导也非常到位。四、活动效果。两节课孩子的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孩子都能张嘴说,而且两位老师都能做到引导孩子去认知。最后各位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大家的研讨氛围很好。
研讨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思维碰撞。通过探讨我们深知应该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附1:活动图片
附2:教学反思
《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庞倩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和生长是个复杂的过程,对于人类个体来说,孕育成长更是个漫长的过程。一年级孩子充满好奇心,但由于对这方面认知基本为零,所以对他们解释生命的孕育过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由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最初我通过“小鸡出壳”的动画导入,学生很投入,接着自然引出我们人是从哪里来的,揭示了课题。
由于动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以我借助了视频动画,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一直到形成胎儿的全过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随后请学生观看一位同学妈妈的视频,分享了自己怀孩子时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母亲孕育新生命的不容易。紧接着设计了个小游戏,让孩子把书包背在前面做动作,使其在活动中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理解生命到来不易。下一环节请几个学生拿着出生证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出生时的关键信息,并让大家看着小时候照片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生命的美丽。最后通过“乌鸦反哺”的故事让孩子深切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感激。
本节课课前需要大量准备,才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解读神秘的生命奥秘,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但在孩子背包体验的环节,学生过于兴奋,没有安静认真地去体悟,个别同学激动地自己交流起来,稍显混乱。以后在课堂纪律把控上还要多注意,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好的,但要收放自如,以免干扰课堂正常教学进度。
《我爱我自己》教学反思
李明珠
此次我上课的内容是《我爱我自己》。这堂课我首先利用问题: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带学生一起探索,到课堂的最后揭示:自己就是最美丽的人,旨在向学生传达爱自己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巧借媒介表达概念。因此在本次班会课上我使用了活动单:要求学生提前画好或粘贴好和自己有相同特性的植物或者动物,并写一写:我是一只/一个/一朵/一棵……,……是我的特点。这对班会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单的另一面是个性名片。需要填写学生姓名、自我评价表,和同学眼中的我。上课前,我没有对“他人眼中的我”的设计进行有效的预设,导致课堂上的任务环节有些慌乱。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轮流传递和填写这一项内容,有的学生面前积压了好几张单子,有的学生面前却一张也没有。应该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演示一下规则,使学生清晰了解规则,更便于操作、节省时间,有效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动设计应因学生而改变,灵活实施自己的预设。例如在观看了《我觉得自己很棒》的视频后,就可以让学生找找自己和小天竺鼠的相似之处,丰富该环节的内容设计。
此外,在设计个性名片时,我应当跟学生提前解释清楚:先填写自己非常了解的个人信息,如兴趣爱好、理想等,而像座右铭这类的需要思考或查阅资料的内容可以留到课后去完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个性名片,并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对个性名片的装饰。而我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才去解释说明,这样浪费了一定的课堂时间。
另外,在让学生们书写座右铭时,尽管事先我已经出示了一些座右铭的例子,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座右铭的含义。我应当在出示座右铭,让学生读的时候就解释、渗透,再请部分学生尝试分享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就充分理解座右铭是什么。这样后面学生需要自己填写个性名片上的座右铭时,就会有更多的思路和灵感,也能节省时间去更加丰富自己的个性名片。
最后,我设计的活动是通过找三把钥匙去打开宝盒,见到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三把钥匙分别名为:自我认识、自我信任和自我悦纳。这也是我的板书设计,听取了耿老师的建议后,我认为应将这三把钥匙改为: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更为合适。因为自我是一个很大的范围,而自己才是小学生能够探索、认识的范围;不应当说自我信任,信任这个词应该是指向他人的,而应当说相信自己,相信这个词既可以指向自己,也可以指向他人。
通过这堂课,我自己也感受到了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只有自己的感受能决定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的行动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也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一生中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是自己,心中最美丽的人也应该是自己。我们要教育学生抱着这种心理去接纳自己、热爱自己,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一生。
2020年6月23日
上一篇:新时代文明实践|快乐游戏童心飞扬
下一篇:谷里庆兴路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