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语文,有趣课堂 ——庆兴路小学语文组第二次线上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6/12 19:41:31 作者:薛帆帆 浏览量:736
6月11日我校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的语文线上教研活动,老师们齐聚少先队室一起认真观看市级网络教研活动。
本次市级教研活动以“字在语文”为主题,为大家呈现了四节精彩的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学课例。
江北新区扬子二小的毛荣荣老师执教的是《荷叶圆圆》。毛老师的环节设计非常贴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上大量使用实物,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课文中难懂的生字词。毛老师注重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识记汉字,在讲解“朵”的时候,拿出一朵荷花的实物,让学生摸一摸,观察一下,感受是柔软的、没有刺的,引到横折弯的笔画没有钩。让孩子联系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朵”字,设计巧妙。
赵老师在执教《亡羊补牢》时,赵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了孩子们更多敢想、敢说的机会。导入环节,通过讲解“牢”图文结合,问:“文中的牢关的什么?”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出本课的课题,既让学生记住了字,又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教学环节随文识字,出示了很多实物图,并且让学生上台动手来表演,寓教于乐。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课是很有趣的一课,是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严雯老师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最后一节课是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的朱晓菲老师执教的《剃头大师》。朱老师刚开始谈话导入,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抛出问题:“为什么剃头跟受刑一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各个小节突破,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巧妙,思路清晰。
四节精彩的课例结束后,南京市教研员徐艳老师做出了精彩总结与点评。徐老师还借用了王宁教授的一句话,“识别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将决定他一切学习的速度和质量。”识字教学应该关注三个方面:“凸显汉字特点”、“融合课文语境”、“关注儿童发展”。徐老师提到《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段落很多,要会写的字也很多,重点指出“丁”这个字,字形就想钉子的形状,字音严老师上课时讲到“你听到什么发出叮铃的声音?”识字教学就是找到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剃头大师》一课的生字“剃”,联系课文和汉字本身的特点,一个小弟弟的旁边有了一把刀,要把他的头发刮去。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是融合在一起的。在一、二年级进行大量的识字,对于之后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来说也是一种推进力量。低年段的汉字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为之付出努力,重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汉字的奥妙,培养对汉字的兴趣。
注:文字(高雪 )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组第四次备课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组第五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