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 列表
《9加几》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2/11 18:30:41 作者:王惠 浏览量:1427

9加几》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小猴带来苹果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时,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操作移动苹果,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学生再动动脑筋,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苹果呢?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凑十法”,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教学“试一试”时没有完全依据学生的学情,大部分学生都是把9和1凑成十,很少有学生想到把3和7凑成十,这一部分的教学应立足学情,不要引导过多;有部分学生对于凑十的过程还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