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珠算文化,传承中华国粹
发布时间:2024/3/7 12:30:39 作者:李涵 浏览量:152
弘扬珠算文化,传承中华国粹
——谷里庆兴路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青发班活动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珠算的计算功能由计算机承担。但珠心算文化在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应用技术及智能开发等方面仍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为有力促进珠算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入推进江宁区“十四五”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24年3月7日上午,谷里庆兴路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于科学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校级菜单讲座。本次讲座由赵园老师主持,校优秀数学青年教师韩莎莎主讲。讲座主题是《关注思维可视化,让心算有迹可循》,教务处与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讲座。
韩老师从“珠心算课程开展情况”、“课程开展问题”与“注意事项”三方面展开讲座。
首先,韩老师介绍了本学期开展的珠心算提高班教学实施情况。她强调了一、二年级珠心算教学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根据算盘结构特点,珠算减法在计算中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种运算形式。初学者在减法计算时先要掌握四种拨珠顺序的正确使用方法,按口诀的拨珠顺序进行操作。一二年级是基础,必须重点关注;其次,韩老师指出了本学期珠心算课程实施时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对策;最后,韩老师结合江宁区珠算协会副秘书长张梅香老师的培训,反思本学期的课程实施情况,为下一阶段珠心算课程的开展提供优化经验。
最后,赵园老师做活动总结。赵老师指出,近年来,江宁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珠算文化,全区已有40多所学校(数据来自“江宁融媒号”)开展珠心算教育。谷里庆兴路小学于被评为江宁区“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这即是荣誉与责任,也是压力与挑战。全体数学教师应深入学习珠心算理论知识,落实教学实践,让渐渐消失的非遗“珠算”,在新时代展现新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