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6 13:35:35 作者:贾俊 浏览量:892

谷里庆兴路小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记录

一、活动主题

概念认识,提升能力---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9月29日、10月13日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吴天生

录播教室 授课教师:贾俊

参加人:庆小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时间:9月29日、10月13日第二节课

三、研讨记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b92a7ff765fa27216a90d227b79ab3a.jpgb92a7ff765fa27216a90d227b79ab3a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5bd2bf65e52779fa39eff52c10e115c.jpg5bd2bf65e52779fa39eff52c10e115c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59584cd677034581e7163de0ea98385.jpg59584cd677034581e7163de0ea98385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90f3338125ced3446956a6f4005d994.jpg90f3338125ced3446956a6f4005d994

四、过程性材料

)活动报道

为了响应我校教育教研的集结号角,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9月29日、10月13日,庆兴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概念认识  提升能力”的教研活动。

教学活动由学校吴天生老师和贾俊老师进行课例展示。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示了四年级“简单的周期”的课例和五年级“小数的性质”的课例。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很不一样,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

第一节课是由四年级的吴天生老师执教,这节课导入比较新颖,男生女生记忆力PK赛,从课一开始学生就有一个你追我赶的气氛,但是又不觉得气氛凝重,一切都这么自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新课的讲授部分,老师用的最多的是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所有的规律都是学生自己观察、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只是在学生的基础上做总结,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参与度很高;另外,学生自己找出的结论,教师再及时表扬,学生自信心增强,在找的过程中教师从旁提醒学生易错的地方,方法比较多的时候,教师分小组上去汇报,不轻易指出哪种方法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25779.jpgmmexport1634553325779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39043.jpgmmexport1634553339043

第二节课是由贾俊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这节课贾老师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60788.jpgmmexport1634553360788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62926.jpgmmexport1634553362926

课后,全组的数学老师集中评课。评课时,先由吴老师和贾老师对执教的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讲解,再由老师们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积极探讨,说出自己发现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诚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轻松的氛围下,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44086.jpgmmexport1634553344086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教研组材料\mmexport1634553369270.jpgmmexport1634553369270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精彩,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这次围绕“概念认识,提升能力”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设计片段展示

课题:简单的周期》

一、游戏导入

1.做一个游戏,比比同学们的记忆力。

2.分男女2大组分别记忆3组数字、字母和图形。

3.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周期现象,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整体感知周期规律,引出新课。

二、探索规律  

1.呈现情境,感受规律

同桌互相交流孙悟空、喜羊羊和灰太狼排列的特点。

2.分层次出示问题让学生解决。

第19个会是谁呢?

第35个和72个会是谁呢?

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的方法探究问题。

3.比较中理解除法算式的意思。

 在画图和计算两种方法中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进行优化。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选择了较为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同动画人物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来。)

三、应用规律

探索彩灯排列规律。

  重点强调余数是几对应是什么颜色的彩灯。

交流彩旗排列规律。

  重点强调只要余几就是红色,只要余几就是黄色。

揭示这个规律就是周期现象。

  将人物,彩灯,彩旗三种事物放在一起整体认识周期现象。

说说生活中的规律。

   先感知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再激发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讲故事。

  这个有周期现象的故事,让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故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究观察物体排列规律以及自主的探索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在设计时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并没有急于的进行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自己优化、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在那么多解决找规律问题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对自然规律、生活中规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周期规律的特点。

课题:《小数的性质》

一、引入

启发:看到1你想到什么?如果在整数1的末尾添上一个或2个0,这三个数相等吗?

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

1.教学例4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店购物,小明买一支铅笔用0.3元,小红买一块像皮用0.30元(出示例4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交流,引导他们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板书: 0.3元=0.30元)

预设1: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预设2:画图

0.3是3个0.1,,3个0.1是30个0.01,0.3=0.30

2.教学例5

提问:黑板上的1、10、100这三个数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思考: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看图填空,再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3.总结和归纳

提出要求: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各是怎样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从右往左看呢?

预设1:从左往右,小数的末尾添上1个0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预设2:从右往左,小数的末尾去掉1个0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4.教学例6

小明和小红逛累了来到零食商店,瞧,这些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为什么?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反馈。追问:2.80、4.00中的“0”为什么可以去掉?3.05、0.65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5.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提出要求: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这里的三个数都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重点讨论:怎样才能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如果把10看作小数,它的小数点应该标在什么位置?如果把10改写成一位或两位小数,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小结:应用小数性质,也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以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只要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要求在末尾添上若干个0。

6.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把题中能够化简的小数进行化简,再选择几个数,要求他们门说说其中哪些“0”能去掉,哪些不能去掉,为什么。

三、应用

闯关游戏

四、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们是怎样探索并发现小数性质的?

(三)听课反思

《简单的周期》听课反思

天听了吴老师教学的《简单的周期》一课,感触颇深, 做为一个数学老师, 我总是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上课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纪律直是个问题,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听了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还是要多听听其他老师上课,学学其他老师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上多花些心思,教学效果自然能水到渠成。

新课导入比较新颖,男生女生记忆力PK赛,从课程一开始学生就有一个你追我赶的气氛,但是又不觉得气氛凝重,一切都这么自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新课的讲授部分,老师用的最多的是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说说,小组之间讨论-下...所有的规律都是学生自己观察、体会,用自 己的语言总结,教师只是在学生的基础。上做总結,这样的学习,我相信学生真正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参与度很高。另外,学生自己找出的结论,教师再及时表扬,学生自信心增强。教师根据学习由易到难准备了练习,学生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和课尾游戏相呼应,相联系,学生学到了新本领并能及时的利用本领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周期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

听了吴老师的课,也在反思自己以后的课堂,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上课问答要简练、严谨,教学设计注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小数的性质》听课反思

听了贾俊老师这节《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教学中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对比中逐步掌握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且应用小数的性质学会小数的改写和小数的化简。学生既掌握得扎实,又学得轻松愉悦。

我觉得贾老师的课堂有2大亮点:

贾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而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对于概念课,贾老师不是直接讲授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发现概念,学生小组合作氛围好,学生汇报语言精炼。

对于贾老师《小数的性质》教学的几点建议:

本课在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再进行验证阶段,应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并不是简单的一组数据就能说明这个规律的。

在进行小组合作阶段,可以明确小组活动的要求,在PPT上呈现出学习方式:画图、方格纸、数轴。

关于练习方面,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另外练习可以改变题目形式,多一些拓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