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教师发展>> 列表
青年教师发展班第二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7 11:46:14 作者:李涵 浏览量:1349

青年教师发展班第二次活动

一、活动概况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在紧张的工作中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庆兴路小学青年发展班于组织召开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青年教师发展班第二次活动,组织观看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所有老师都积极参与,认真观影,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


二、观影流程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教育影片,电影中,伊夏是一个患有阅读和书写障碍却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和绘画天赋的小男孩,他的学习和生活常被这些障碍所搞砸,同学和家人并不理解他。因此伊夏被送到了远离家人的寄宿学校读书,直到他遇到了美术老师尼克,他的生活为之而改变,他也重新寻回了应有的快乐。

pt2020_12_08_17_49_11

三、观影感悟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电影中的尼克老师对伊夏的帮助,使伊夏健康成长。每一位青年教师在观影之后都有所启发,将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所感所想写了下来: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周二下午3点40分,青年发展班开始了第二次活动。伴随着笑和泪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里面的剧情所吸引,同时也被震撼到了。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主人公伊桑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是一个让父母老师伤透脑筋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的责骂,同伴的嘲笑,让他的情绪一度崩溃。之后学校的不接受,伊桑的爸爸只能让他去寄宿学校,到了寄宿学校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让伊桑更加孤立自己,变得沉默不语。直到一位代课美术老师尼库巴老师的出现,他关注到了伊桑和其他孩子的不同,因为他所任教的“郁金香小学”是一所特殊儿童所在的学校,他从小的经历也让他对这个孩子的表现更加敏感。

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看完影片,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学到了“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班级中,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但是对于那些相对特别的孩子们,应试着去读懂他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是尤为重要的。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快乐。

高雪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七日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心理咨询员为期一年的培训,忙碌的同时也让我收获满满,对行为表现不同的特殊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和全校青年教师齐聚在报告厅一同观看《地球上的星星》,更是深深地触动了我。

影片中的美术老师尼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名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真正读懂了孩子,分析孩子外在表现行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森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而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然而现实生活中太缺乏这样的老师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幸运。
 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是确信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人具有“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就像是树植根泥土一样,只要给予同样的知识学习条件,学生就能实现相近的学习目标。但是由于遗传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个体的认知能力还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班级授课制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成就了大多数人,而牺牲了他们,使他们成为“陪读”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在每个班级几乎都会看到伊森的影子。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毫不例外,他们总是没办法集中精神上课,经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种各样可以拿起来玩的东西。作为老师常常感到挫败和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煎熬着。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动性,一点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动性,他们需要太多的个体关注。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成不了这位老师,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现实中孩子的状态要比电影更复杂,是因为即便我们关心,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使现在各个学校都开始重视心理教育,培训心理教师帮助这些孩子。但是更多这样的孩子需要去脑科医院诊断鉴定,进行更加精细的专业辅导和药物治疗。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更让我知道了: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面对教学实际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从心,但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我们要真正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星星,将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  
                                                                           耿晓璐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七日

pt2020_12_08_17_46_01

本次观影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更为青年教师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细心,更加有耐心,更加有爱心,不用同一把标尺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闪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