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30 7:36:31 作者:李涵 浏览量:804
体育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
观与评潘梦晗老师授课水平二三年级《多种形式的支撑》
二、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1月27日 8:00
活动地点:美术教室
授课人:潘梦晗
参加人:陈汝山 唐宋 王珊珊
三、研讨记录
四、过程性材料
(一)活动报道
本周进行了体育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由潘梦晗老师准备的一节室内课《多种形式的支撑》,属于水平二三年级,授课班级三(4)班。
潘梦晗老师准备充分,整节课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好,学习兴趣高昂。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们踊跃回答,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所有体育组老师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课后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此次课进行评价与学习,四人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给予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就教学内容方面:应考虑更加细致,本次授课在美术教室授课,美术教室比正常上课教室宽敞,本节课内容是否也适合正常教室进行教学,需要思考。就整体结构方面:针对本节课,大家讨论热烈,认为室内课也应以身体练习为主,理论为辅,所以在两者的时间安排上还需要调整,理论多,导致后面活动开展时间紧张。
总的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仅是本节课,更多的是体育教学的室内课该如何进行,应该以什么样的安排来上室内课,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得到经验,同样离不开所有体育老师的探讨和不断地学习,汲取优秀教师上课的经验。
(二)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参考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师用书》 授课教师:庆兴路小学 潘梦晗
学习 阶段 | 水平二 | 年级 | 三年级 | 人数 | 40 | 课次 | 5-1 | |||||||
学习 目标 | 1、了解支撑的动作方法,能判断出一个动作是否是支撑动作。 2、初步掌握支撑动作,80%的学生能做出两种形式的支撑动作,通过多种支撑动作的练习发展学生上肢,腹背等力量素质。 3、体育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 |||||||||||||
教学 内容 | 1、多种形式的支撑 2、游戏:抗洪抢险 | |||||||||||||
教 学 重 点 | 支撑时直臂、顶肩、挺身
| 教 学 难 点 | 支撑时身体平稳 | |||||||||||
教学 过程 | 学练 内容 | 教与学的活动 | 教学组织与要求 | 运动负荷 | ||||||||||
时间 | 次数 | 心率次/分 | ||||||||||||
准 备 部 分 | 一、常规检查及导入
二、热身
| 1.教师将学生带入上课场地,进行常规检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尝试,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3.组织游戏:萝卜蹲。
4.教师带领学生做专项热身。 | 1、强调安全进行活动
2、学生在座位上自主尝试练习,积极举手回答
3、学生听老师介绍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4、学生跟随老师做热身。 |
2’
1’
|
1
1
|
110
130 | ||||||||
基 本 部 分 |
一、多种形式的支撑
二、游戏:抗洪抢险
|
1、教师解释什么是支撑,支撑的正确动作要求有哪些?
2、讨论:图片中的动作哪些是支撑动作?提示学生这些支撑中有几个受力点。 3、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如何利用桌椅,地面做出两、三个受力点的支撑?小组之间相互展示
5、组织学生进行tatata体能操
6、组织学生学练多种形式的支撑动作。(单手侧撑课桌、双手撑课桌,脚离地、脚搁高处成俯卧撑或俯撑、蚂蚁撑、两人合作支撑击掌)
7、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正确的支撑需要注意哪些?
1、教师介绍游戏,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动作要求与方法等
3、组织学生比赛( 先尝试练习,再组织比赛)
|
1、学生积极思考
2、前后学生相互讨论
3、学生自主尝试,大胆创新,同时要求注意安全。
5、学生相互讨论,积极发言。
6、认真学习多种支撑,不打闹,起身注意安全。
7、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1、比赛态度端正。
2、认真听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3、积极参与比赛,禁止学生扔、抛书包。 |
2’
3’
3’
3’
|
5
1
5
6
|
110
125
120
125
| ||||||||
结 束 部 分 | 放松下课 | 1.教师播放视频,组织学生放松。
2.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学习情况。
| 1、跟随教师动作进行身体放松练习。
2、回顾本课学习情况,给予自己和他人正确评价。 |
2’
|
1 |
90
| ||||||||
场地 器材 | 多媒体设备 | |||||||||||||
运动负荷预计 | 平均练习密度 | 40%±5% | ||||||||||||
平均心率 | 120±5次/分 | |||||||||||||
课后 反思 |
| |||||||||||||
(三)听课反思
本周听了潘梦晗老师一节校内教研课,属于水平二三年级,课题为《多种形式的支撑》,看了本节课后,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经历一个星期的雨天,室外体育课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室内体育课依然要保持学生有一定活动量,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室内课受场地因素的影响因为在教室,活动范围有限,上课内容的选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体操类、韵律操、可徒手练习的室外项目等。比如投掷类,支撑类,包括简单地素质练习。但在上室内课时,如果单纯和室外课一样以身体练习为主又难以开展,所以个人认为应该加以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教学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室内课的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但是不能脱离体育课的根本要求,以身体练习为主,精讲多练,同时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不能改变,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室内课因为上课上得少,老师对于室内课的上课安排也比较陌生,而又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室内课,所以需要所有体育老师的一起探讨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