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当前位置:课程教学>> 列表
江宁区上元片2019年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安排

发布时间:2019/12/13 22:12:38 作者:贾俊 浏览量:1000

江宁区上元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

让阅读走向“悦读”—统编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活动时间

2019年1217日(周)上午8:30—11:40

活动目的

深入有效地研究统编版教材,进一步探索、优化阅读教学中的策略教学方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活动对象

1、本片7所小学各派一名老师前来听课

2、庆兴路小学 周娟 薛帆帆、铜山小学 杨艳、宇通学校 刘冉冉

活动地点

谷里庆兴路小学

活动内容

课堂教学展示

时间

课题

班级

教师

地点

8:30-8:40

签到

美术教室(北4楼)

8:45—9:25

《狐狸分奶酪》

二(2)

刘冉冉

宇通学校

9:35—10:05

《小蛇散步》

一(3)

周娟

庆兴路小学

10:15—10:55

《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

三(1)

杨艳

铜山小学

11:00—11:10

《低年级课外阅读初探》

薛帆帆

庆兴路小学

11:10-11:40



午饭

 

 

 

 

 

 

法官大冲关--《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宇通小学 刘冉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懂得遇事多动脑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明白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要为了占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多动脑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明白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要为了占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图片,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嗨,你们好,我是柯南,很高兴见到大家,最近法官学校举办了一场入学测试,我很想通过小法官考核,听说阿笠博士设置了许多关卡,我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取得通关证。我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哦!出示幻灯片礼物奶酪。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的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2狐狸分奶酪)。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朗读狐狸读轻声,介绍狐狸,请生谈谈对狐狸的看法:师: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学生回答。

3. 趁机介绍奶酪,随文教学书写“奶”字。

(1)引导生观察,一看结构左窄右宽,二看变化,三看主笔。注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撇点,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组词

(3)学生于课本临摹,教师相机指导

(4)展示优秀书写

二、柯南的礼物---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4. 过渡语:柯南觉得你们书写很漂亮他呀给你们送礼物了。

1.柯南的礼物--认读生字

出示奶酪图片的幻灯片,请生读出奶酪图片下隐藏的生字。

注意:俩:是指两个人,像熊哥哥和熊弟弟两个我们可以叫他们(学生:兄弟俩),那么姐姐和妹妹两个我们可以叫(学生:姐妹俩),那妈妈和女儿两个呢?---(母女俩),谁还能说……

2. 阿笠博士的刁难---学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小组赛读,男女赛读,

3. 走阶梯---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开火车读。

4. 过渡语:你们词语读的很准确,阿笠博士要说故事了

三、阿笠博士说故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并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阿笠博士宣任务-帮助柯南填填填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提要求:1.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2.想一想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3.出示填空: 这篇故事讲的是(                   )捡到了一块(        ),不知道怎样分,(        )看到了,帮兄弟俩分,结果掰开后由于大小不一,(        )就在大的一块上(           ),但另一块又大了一点;这样反反复复地咬,最后整块(        )都被(        )吃掉了。请生试填,教师张贴图片及字卡词卡。

四、朗读感悟,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

教师:哎呀,柯南还是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指导词语“捡到、拌嘴”做动作

?(3)小组合作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生回答。(假如你是小熊哥儿俩中的其中一个,你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捡到奶酪要用高兴的语气,不知道怎么分拌嘴要用生气的语气朗读。

4)随文书写“始”,同上。

2.学习2-6自然段,了解狐狸分奶酪的经过

过渡语:小哥儿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吵吵着,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1.思考狐狸为什么“跑”过来?(生回答)

师总结:狐狸看见小熊兄弟为一块奶酪拌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假装很好奇,很热心来帮助,其实内心早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迫不及待的想尝尝奶酪的味道。

这时候狐狸说了什么?出示课件,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到。

熊弟弟对狐狸说:“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语气着急,稍快。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2. 同桌交流,狐狸为什么笑?狐狸把奶酪怎么分的?

生回答:用笑来掩饰计谋要得逞了,也说明他内心非常得意。狐狸把奶酪分的一半块大,一半块小。

3. 此时你如果是小熊哥儿俩,你觉得狐狸分的公平不公平?(生回答)所以(小哥儿俩嚷着“你分得不匀!”“那半块大一点儿。”随机指导理解词语“嚷”的意思就是大声说话。

五、评选小法官,完成任务学习单

1.如果让你来分,你会如何进行公平的抉择呢?你觉得会怎么分呢?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熊哥儿俩说些什么呢?你还想对狐狸说些什么话呢?

六、展示同学们的心声,升华主题

预设:懂得遇事多动脑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明白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要为了占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小蛇散步

谷里庆兴路小学  周娟

教学内容:《小蛇散步》,[日]伊宽东∕文、图,田霞∕译   南海出版公司

教学目标

1.采用大声朗读或亲子共读的方式共同阅读本书,了解故事的内容。

2.通过阅读,引导孩子感受小蛇在帮助别的动物时那份快乐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寻求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应该怎么做。

3.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关注图画书的细节,初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图画书,PPT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前交流

1.读封面,交流话题如下:

1)(遮住书名)你看到了什么?还有吗?如果我告诉你橙色代表大地,那么蓝色代表      

2)猜一猜,小蛇这是要去干什么呀?(拿书)出示书名读一读。

2.读封底:

封底上这条散步的小蛇和封面上的小蛇有什么不同?(身体、表情。长短、胖瘦、喷水、小青蛙)

3.小蛇散步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让我们陪着小蛇一起去散散步吧!

二、读中交流

1.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了脸庞,小草、大树经过雨水的冲刷,被太阳一照,显得格外精神,空气也很清新。这样美好的日子,小蛇决定要出去散步,他哼着小曲,乐悠悠地出发了。

2.可是,爬着爬着,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水坑。我们快来看看小蛇的脸,小蛇此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是呀,小蛇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吃惊地看着大水坑:我该怎么过去呢?

3.你能帮小蛇想个办法吗?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蛇想的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动画)

4.你瞧,小蛇好像在大水坑上搭起了一座拱桥哎。(贴板画)然后把尾巴收回来就可以了。谁能看着图说说,小蛇是怎么过大水坑的呀?你觉得小蛇怎么样?(板书:聪明)就在小蛇要把尾巴缩回去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请等一下!”

是谁呀?是在和我说话吗?小蛇诧异地转回头。

谁来了?(学生猜)看看是谁猜对了?出示蚂蚁的板画

原来是一只小蚂蚁,“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可以可以!”小蛇很乐意地答应着。

5.于是小动物们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地从小蛇拱桥上走过。仔细看看,有哪些动物?(指名说,贴板画;蜗牛、蜥蜴、老鼠)。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过小桥的呀?请一组同学来表演一下

6.多好玩呀!我们再来看看小蛇脸上的表情?是呀,小蛇眯着眼睛微微笑呢,它在想什么?(能帮助他们真好,我好有用,我力气挺大的)

这么多小动物重吗?(有点),虽然有点重,小蛇还是很乐意帮助他们的。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蛇?(板书:帮助)

7.小动物们从小蛇拱桥上下来,、一一向他致谢:“真是太感谢你了。”小蛇满足地答道:“小事一桩,有困难就找我吧。”“小动物们向小蛇挥手告别,渐渐走远了。那么,还有没有人想过去呢?”小蛇自言自语地说。猜猜还有人要过去吗?

8.真的哎!那就!让我们!也过去了!

“可以可以!”正沉浸在帮助别人喜悦中的小蛇想都没想,看都没看,闭着眼睛就答应了,这回是谁会是谁来了?贴板贴:大狼狗

9.大狼狗来了,嗒嗒嗒从小蛇背上走过,大家看小蛇怎么了?和之前笑嘻嘻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小蛇瞪大眼睛,舌头伸的老长。

大狼狗过去了,紧跟着又传来一阵脚步声,听(播放声音)谁来啦?原来是头大狮子,

小蛇这时怎么样啦?是的,小蛇闭紧眼睛,努力地支撑着。

狮子过去了,大家都知道后面跟着谁?大象来了,咚咚咚咚,看看小蛇已经被压得眼

睛都打转了,说明已经累晕了,就快支持不住了。

三幅图聚焦:

①请同学们看看上面的三幅图,这三幅图只有画面,没有文字。周老师在看这个绘本故事的时候,就在想:大动物们踩着小蛇过水坑的时候,小蛇心里会怎么想呢?我们也试着来当一回小作家,给这几幅图配上想象框。说一说小蛇心里会在想什么?

②交流小结;

③这三个大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小蛇的身子越来越平,拱桥不见了,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过做这个小坑呢?你们都不需要小蛇的帮助,靠自己就能过去,而且在你们眼中,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坑而已。

10、大动物们一个个都走远了,留下累趴在那里的小蛇,什么也没说,你想帮他们对小蛇说什么吗?

11、小蛇听了你们的感谢,又有了精神。

  它长呼了一口气:呼!好,再努力一下,让小蛇拱桥复原,它给自己打打气,了不

起!了不起,小桥恢复了。小蛇心里还想着:已经没有人要过去了吧?

12、那就走吧,他将尾巴一缩,过去了。太累了,嗓子干的冒烟了,咕咚——咕咚——咕咚——小蛇喝光了水坑里的水,一滴也不剩,这是太美味了,多好喝的水啊!

13、喝完水的小蛇,身子变得圆滚滚的,它摇摇摆摆喷着水花,继续去散步了。再来看看小蛇的表情,怎么样?(板书:快乐)

三、读后交流

1.故事讲完了,你们最关心的青蛙呢?他怎么会出现的呢?

2.喝完了水,身子圆滚滚的小蛇摇摇摆摆继续向前爬,热心的他又会碰上谁?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来续编一个《小蛇散步的故事》。

 

 

 

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杨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掌握生字“”,掌握理解字词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老师带来了几组图片,请同学们猜猜它们是什么节日。(分别出示春节、端午、七夕的图片)学生看图说节日时间、名称、习俗。

2.那同学知道九月初九,也就是课题中的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吗?——重阳节。(出示《易经》中,“九”表示阳数,九月九日,两个九,所以叫“重阳”。)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维的脚步,走进千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去探寻节日的风俗感受诗人的内心

2.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指导停顿。

3.解释“山东”:出示图片,“山东”是指华山以东。当时,王维在长安(今西安)求取功名,他的家乡在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所以称家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4.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忆:思念)

二、以学定教,读出诗味

1.我认为,读诗有五重境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诗中景、读出诗中情。自己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达到了哪重境界。

2.自由读诗。

3.读诗反馈、以学定教,相机指导:

1)读出节奏。古诗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2)读懂意思。指导生字“独”和“异”,范写。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异”、“倍”的意思,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同桌互相练说,指名说。带着理解指名读诗。

想象画面,品味诗中情

1.真正会读诗歌的人,不仅能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还能读出诗中的情感。再轻声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说一说。

出示 我看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觉到___               ________。

我想象到了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山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

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17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去长安求取功名,于是就有了这句——(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乡”是他乡,“异客”是他乡的客人,“独”,举目无亲,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象别人过节的情景,阖家团圆,欢声笑语,扶老携幼一起去登高望远。此刻,对亲人的思念还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每逢佳节——(引读)倍思亲,对亲人的思念加倍了,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了。带着这种强烈的思念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异乡,别人成双成对,一家人其乐融融,诗人却孤身一人,像是多余的一个人。那在家乡呢?是什么样的情景?山东的兄弟们在做什么?

登高、插茱萸,出示茱萸图片,重阳习俗,辟邪

出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补充诗句,介绍重阳节的习俗,除了诗句中写到的登高望远、头插茱萸、赏菊外,还有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爱老等内涵。九,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的兄弟,站在山顶眺望远方,你会想写什么?

远方的诗人听到了你们的话语,连忙写了一封家书,他会在信中写些什么?

3. 指名读

在异乡,孤身一人;在故乡,兄弟登高,少我一人。有了想象,诗歌就有了形象,带着我们想象画面,谁来读好这首诗。

四、拓展升华

1.了解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了解了重阳节的习俗,感受了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课后要去积累更多的古诗,从诗句中、从生活中去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四、写字指导

1.学生写“独”、“异”、“佳”

2.交流反馈

五、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